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六字令写作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的写作背景

火烧 2022-11-09 17:50:11 1190
清平乐·六盘山的写作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写作背景: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经回民区连续突破会宁、静宁之间封锁线,到达六盘山西麓。10月7日上午,红军来到青石嘴,发现敌骑兵正在村里休息,立即发起

清平乐·六盘山的写作背景  

十六字令写作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的写作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经回民区连续突破会宁、静宁之间封锁线,到达六盘山西麓。

10月7日上午,红军来到青石嘴,发现敌骑兵正在村里休息,立即发起围攻,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歼敌两个连,缴获战马百余匹。

当天下午,红军翻过六盘山,夜宿东山侧。

敌骑兵仍尾随不舍。

翌日拂晓红军出发,再次突破敌人平凉、固原之间的封锁线后,翻越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大山,于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与陕北根据地红十五团胜利会师。

在六盘山上,md纵目远眺,回思来路,寄望将来,吟出了这首词。

《清平乐·六盘山》是md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该诗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近代md《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

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

“望断”一句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山高路险鸟飞不过而看不见大雁,大雁到此再也不飞而回头了;二是作者凝神远眺,深切关注与挂念尚在艰难跋涉中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广大将士,直到再也看不到南飞的大雁。

二者都通,合二为一,塑造出了诗人几分惆怅、几分怀念、几分耽于回想不免感伤的秋思凝神图。

但随之笔锋一转,出语坚定,气韵铿锵,毋庸置疑:“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此处“长城”也有两解,一是喻指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正合红军“北上抗日”的宗旨;二是指横亘陕西北部的万里长城中段,借指陕北革命根据地。

总之,表达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信念,这也成了人们今天广泛引用该句的引申义,该句也成了流传最广的md诗词名句之一,因为它太符合md一以贯之的战斗精神了。

下阕“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经过崎岖山路登上六盘最高峰,md极目四野,只见红旗翻卷,十里连营,他们都是转战万里、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又刚刚挫败zg企图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的铁血战士,是革命的种子,燎原的星火,英雄中的精英,以一当十的无敌勇士。

正是因为有他们,md才心雄万夫,胜券在握,坚信“今日长缨在手”,敢问“何时缚住苍龙”?此处“苍龙”又有两解:毛自注为蒋介石——与gcdzg人和中国工农红军死磕了近10年的死对头,但指向中华民族大敌当前的日本帝国主义也许更贴切。

貌似疑问存焉:何时缚住苍龙?实则斩钉截铁:必须缚住苍龙!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意境高远缥缈,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用四两拨千斤的高妙手法轻松而又不失厚重地表达了从国内战争的长征向民族战争的长征转捩之际的md的心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