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武帝刘彻 秦時明月:漢武帝郡縣化紅河流域,中國如何做才能保證不丟失越北

火烧 2021-12-13 14:28:17 1060
秦時明月:漢武帝郡縣化紅河流域,中國如何做才能保證不丟失越北 為啥越南北部早在秦漢已被納入帝國版圖,最終沒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我說的越南是指交趾,總覺得中國丟掉交趾太可惜了。最早被中國發現、命名、征服的地
汉武帝刘彻 秦時明月:漢武帝郡縣化紅河流域,中國如何做才能保證不丟失越北

秦時明月:漢武帝郡縣化紅河流域,中國如何做才能保證不丟失越北  

為啥越南北部早在秦漢已被納入帝國版圖,最終沒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我說的越南是指交趾,總覺得中國丟掉交趾太可惜了。最早被中國發現、命名、征服的地方,譚其驤版大秦帝國地圖出於種種原因,沒有復原秦朝領土的最南端,象郡大部分其實在越南北部,依據是:第一、有史籍記載;第二,有天文觀測數據支撐。秦朝的象郡是漢武帝收復失地的法理依據:所謂的交趾、九真、日南這三郡就是前朝的象郡!
上圖:遮蓋上西漢的西域都護府、涼州河西四郡、半島漢四郡、今海南島等地就是真實的秦朝疆域全圖,秦朝實際郡縣化的領土與教科書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後來漢朝的西南夷,但是擁有越北,甚至越中!也就是說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聖神領土的歷史溯源,完全可以上溯到大秦帝國的象郡時期!
很簡單,統治者有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統一的決心就可以了。獨立意識的萌芽和發展往往只要兩三代人,但最開始自立門戶時,往往並不一定有什麼民族意識和獨立訴求。從這點上看,古代中國丟失越南和英國丟失北美十三殖民地有幾分相似,即一開始獨立的一方未必有明確的獨立訴求,獨立只不過是地方利益作祟。而中央政府開始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到造成這片土地分裂的事實後,才想著去鎮壓平定,戰敗後只好默認現狀。
越南的獨立可以說是偶然事件。作為唐季五代時期的一個藩鎮,互相攻伐十分常見,稱孤道寡也並非意味著什麼「民族意識」的覺醒。
當時中原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穩定的政權。割據兩廣一帶的南漢為了自己的利益和靜海節度使打了一架,不幸戰敗。
於是吳權自立為王,現在越南官方將吳權作為民族獨立的象徵,《大越史記全書》說「王生有異光滿室,狀類特殊,背上有三黑子,相者奇之,謂可為一方之主,乃命名曰權」。
這純粹是拉虎皮扯大旗。要說稱王稱霸,南方浙江有錢王,福建有閩王,前後蜀還都稱帝,最後都逃不過身死國滅的下場。但是壞就壞在北宋一朝武德衰弱,北不能復雲燕,南不能平大理吞吳朝,給了越南人「南國山河南帝居」的信心。
現在很多人從地緣的角度論證越南易守難攻,統治成本巨大,因而天生有獨立的傾向。這點不能苟同。
事實上,中國到南宋時候才逐漸完成經濟中心的南移,但即便如此,對於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開發仍然相當有限,大片的土地由以土司、頭人等地方勢力自治,作為中央政權代表的州府就如同殖民定居點一樣零星地灑落在千溝萬壑之中。
直至明清,雲貴一帶仍然叛亂不斷,著名的有播州之役、瑤民之變。回到唐末時候,彼時南方更是蠻荒,鄱陽湖以南的國土只不過在交通要道、水土相對肥沃的地方設置城池據點,雖然也有廣州開發程度相對較高的地方,但南方丘陵地帶在中原政權心中仍然是流放罪犯的煙瘴之地,北越的風土未必會比兩廣雲貴等地更加惡劣。
但很不幸的是,作為終結五代分裂的北宋,是古代中國的分水嶺,社會風氣不復雄健豪邁,對開疆擴土的興趣不及漢唐萬一,稍一受挫,就求和自守。可以想見,如果當初南漢等政權稍微掙扎反抗下,是不是也可以作為藩國稱臣納貢,那說不定今天的廣東就叫做「南越社會主義共和國」了。
網上面的不少人對於領土和歷史沿革呈現自我閹割的態度,好像承認中國對越南長達一千多年的統治就意味著馬上就要飲馬湄公河,就要他付出巨大的治理成本似的。真可謂是弱宋遺風傳千年,按照趙匡胤慫貨的想法,雲南也可以不要呢,呵呵。
感謝您的品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