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解析 赵奢阏与之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兵者诡道也?

赵奢阏与之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兵者诡道也?
“阏与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一提到这场战役,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役。其实不然,这场战役赵奢可谓是把“兵者诡道也”用的淋漓尽致,即蒙骗了赵国,也蒙骗了秦国。
首先,赵惠文王并不想丢掉阏与之地,秦国派兵攻打阏与之时,赵惠文王多次召集廉颇、乐乘等人,询问可救援否,两人都认为不可以救,只有赵奢看透了赵王的心思,用古语“狭路相逢勇者胜”蒙骗了赵王获得了兵权,只要兵权在手,怎么救、用什么方法去救阏与,就是赵奢说的算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赵奢领兵出征之后,并没有去救阏与,而是在离邯郸30里处安营扎寨,按兵不动,并下令“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对待秦军间谍也是放任其来去自如。他用这种方法蒙骗了秦军,让其认为赵军软弱无能、胆小怯战。从而轻视赵军,放松戒备,更加大胆的攻打阏与之地。
其次,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军事实力大增,可以说“秦军一出,天下震动,无人能敌”。正是这种骄傲之心,使得秦军将领大意松懈。看到赵军如此胆小,便离开了阏与险要的太行山居高临下之地,下山推进到平原武安驻扎。
战国时期的武安城离邯郸只有80里,距赵奢的营寨大约只有20里。秦军等着赵军发动进攻,或者计划在某一天进攻赵军。但是,秦军上当了。赵奢用示弱和等待,把秦军骗下了山。秦军原来有的山势险要、道路崎岖的防守优势,荡然无存了。
最后,赵奢看到自己的示弱得到了回报,连夜兴兵奔袭两天一夜,到达距离阏与之地5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并听从军士许厉的意见,夺得北山制高点。居高临下向秦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结果“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奢凯旋而归,完成了赵王交代的任务,而赵王也只看结果不管过程,没有责备赵奢欺君,而是册封赵奢为侯号马服君。
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展现了其优秀的指挥才能,他通过超出常规的行动来调动对方,从而打破原来的格局,别开生面,使敌来就我,而我不必就敌。可以说赵奢在这场战争中即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又把“兵者诡道也”这五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秦国(75)之地(2)武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