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朝叫皇帝不叫皇上,叫法在現在看來很曖昧,皇帝欣然接受

火烧 2022-11-23 18:27:41 1039
宋朝叫皇帝不叫皇上,叫法在現在看來很曖昧,皇帝欣然接受 古往今來,統治者的稱呼一般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改變,自大禹治水簡歷了夏朝之後開啟了整個封建時代,後又經歷商朝,那個時候,人們管當時最高的統治者叫「

宋朝叫皇帝不叫皇上,叫法在現在看來很曖昧,皇帝欣然接受  

宋朝叫皇帝不叫皇上,叫法在現在看來很曖昧,皇帝欣然接受
古往今來,統治者的稱呼一般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改變,自大禹治水簡歷了夏朝之後開啟了整個封建時代,後又經歷商朝,那個時候,人們管當時最高的統治者叫「大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周朝的時候,則又出現了「周天子」的稱呼,寓意為天帝之子,上天的正統繼承人。在經歷過春秋與戰國之後,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統四海八荒的始皇帝,秦始皇嬴政。
宋朝皇帝為什麼叫「官家」
為了證明自己的功績,與三皇五帝等先賢相提並論,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統治天下的君主更改稱號為「皇帝」,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則稱呼皇帝為「陛下」,自此,「陛下」這個稱號開始經歷長達千年的傳承,直到後來又有了「皇上」這個稱謂。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宋朝時期對於皇帝的稱呼並不是「陛下」,亦不是「皇上」,而是一種在現在聽起來很是曖昧的稱呼「官家」。
初次看到的我其實也很是迷糊為什麼會有「官家」這樣對皇帝的稱謂,在通過一番資料查閱之後,簡直令我嘆為觀止。大家都知道,在宋朝時期,隨著太祖趙匡胤立下重文抑武的祖制後,宋朝的文官勢力發展迅猛,數十年後一舉壓過了武將們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統治階層。據說,當時的宋神宗在位期間用兵陝西之時曾有一名漕官得罪了他,氣得他當場想殺人,卻被士大夫以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為由,最後連流放都沒有,文官之盛可見一斑,也反應了君權之薄弱已經到了一定層次。
至於管家的來歷,那還得從一句話中分析。「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這句話最早出自《漢書·蓋寬饒傳》,是蓋寬饒向漢宣帝上奏言事的時候所說。據記載,《韓氏易傳》曾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意思是三皇時代是屬於公家天下,天下的歸屬是通過禪讓制來決定的,只有賢能的人才有機會通過禪讓制讓成為治理天下的君王,其中的官對應的是公。而三王則是指夏商周的開國者,正是這三位開國王者沒有選擇禪讓,而是選擇自己的血脈後裔進行世襲制,也就是家以傳子,也就是家天下。
《湘山野錄》曾經有提到過「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個邏輯正如同當年的秦始皇從三皇五帝中取「皇帝」兩個字將其作為對君主的稱呼一樣,趙匡胤之所以用「管家」來作自己皇帝的稱呼,是因為禮記中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不獨親其親,子其子;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意思是說大道還在的時候,天下的存在是為了所有人選賢任能,不任人唯親,這和墨子的「博愛」思想有些相似,但當大道隱匿時,則天下成為了一個人的家,人們只會替自己著想,為親人謀利。宋代皇帝認為自己存在就是為天下謀福祉的,然而禪讓制已經成了過去式,宋朝皇帝又不可能把皇位傳給賢能的外人,於是乎,他們又取「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其中的理念。
「官家」體現皇帝的治國理想
最後「官家」的寓意則是說,我之所以當皇帝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人謀福祉,為了替天下選拔賢能的官員,在他們的輔佐下一塊努力治理天下,但是皇位只能在皇室內部進行世襲繼承,絕對不能外流。
宋朝皇帝很巧妙地將這種天下為公的政治正確取向與私人利益慾望相互結合掛鉤使人感到驚訝,這「管家」二字,體現了宋朝皇帝心中那一種理想化的政治理念,也因此大大提高了文官集團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實現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諾,不過在這種扭曲的理念之下,文官集團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形成了尾大甩不掉局勢,直到後面,一代名臣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想變法圖強都舉步維艱,後者更是在文官勢力的壓迫下幾度將王安石罷免,直到最後,改革之事不了了之。
在如今我們看來曖昧至極的稱呼宋朝皇帝卻欣然接受了,不得不說宋朝的皇帝們真會玩,這「管家」的稱謂在了解了其中的寓意後,總給人一種既做了壞事又要立碑文正名的濃濃既視感,也虧得宋朝皇帝與那些直呼「管家」的百官們臉皮夠厚,要是放在今天指不定令人捧腹大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