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酺 杜审言 杜杜审言和杜甫的关系,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

火烧 2022-12-28 11:15:41 1070
杜杜审言和杜甫的关系,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 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 645?~708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樊 ,实为洛州巩县 今属河南 人。高宗咸亨元年 6
大酺 杜审言 杜杜审言和杜甫的关系,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

杜杜审言和杜甫的关系,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  

杜审言与杜甫的关系

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人。高宗咸亨元年(670) 进士。 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诗格律严谨,清新雄健,以此傲视同辈诗人。晚年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

杜甫和杜审言谁厉害

杜审言的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杜甫云:“吾祖诗冠古。”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 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为初唐近体诗中第一长篇。

可是杜甫是诗圣,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超然,杜审言是无法企及的。不过,杜甫遗传了杜审言优良的基因,这也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杜甫的家庭成员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父母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儿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

“杜甫”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读音:【dù fǔ】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扩展资料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

“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的父亲,杜审言的儿子是谁?

杜闲

杜甫的父亲名杜闲,根据元稹所撰杜甫的墓志铭记载,杜闲最高职位出任过奉天令,其间还作过兖州司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在基层县郡里任职。历史上对杜闲的着墨不多,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平庸的胥吏,没有值得历史书写的生平。 关系(103)杜甫(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