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有几个大阵 为什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出现在明朝
为什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出现在明朝
楼上的答案太糊弄人了,根本没有认真的回答,
我来说下我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神魔小说,对中国神话体系的构建功莫大焉(虽然不一定对,存疑),尤其是《西游记》的电视版对现在中国人的影响,简直到了妇孺皆知地步。
但两部小说有几个共同点,一般人很难注意到,
第一,两部小说都出现在明朝这个朝代,乍一看没什么,但却是问题的关键,题主能注意到这个问题,想也不是一般的读者,该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的
第二,两部小说的作者都是道士,也可以说是道门弟子。
或许你会说这没什么,道家太久远了,从老子算也有两千多年,对中国各个文化产生影响实属正常,比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谋圣张子房,医圣张仲景,药王孙真人,诗仙李太白,道门之中高人辈出,写两部小说也没什么,嗯,这样说的过去,但并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对两部小说的作者存疑,尤其很多人会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吴承恩也是道士吗?吴承恩是不是道士我不清楚,不过我很确信《西游记》的作者是道家弟子,我觉得所有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会确信这点,《西游记》的全称是《西游释厄传》,就凭这个名字就不是一般的小说。
如果懒得看全书,只去看看各个章回的名字,我相信也会认同我们的观点的。
第三,两部小说都写的是教派斗争,而且都是一个笔法。
《封神榜》又叫《武王伐纣外史》,其实武王伐纣只是个壳子,封神才是重点,《西游》的西天取经也只是个壳子,道教的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保护一个佛门的和尚去完成一件事才是重点。
《西游记》表面上写的西天取经,往深里追究其实写的是丹法(请参考刘一明《西游原旨》),再往深里追究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
《封神榜》写的就更明显了,三教之争。
第四,两部小说关于佛道之争结果的记录都是一致的,即佛道和解,《封神榜》最后封神三百六十五,囊括了各派势力,在人间打了个天翻地覆,最后却成了一家人,《西游记》笔法更好,用整个故事来讲佛道的和解,从唐王游地府到西天取经结束(唐王手下有斩龙的魏征,从地府能够回来也是托了魏征的人情,最后却因为去了趟地府而举办佛教的水陆大会,而地府本该是归道教的天庭管辖,这个起因就很不合逻辑),在《西游记》中佛道之争的和解也有道教让步的意味。
好了,就是这些
其实《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唐代也确实是一个佛道并兴的朝代,但在明代却不是,明代以道教为国教,武当山的大兴,以及历代帝王对道教的支持显而易见,而到了清朝,却极力打压道教,反以佛教为尊,先不说顺治帝出家为僧是真是假,单说你一个帝王,身边不跟个满腹经纶的鸿儒也就算了,反倒跟一个和尚那么亲近,这本身就能看出佛教对清廷政权的影响力有多大,更不要说康熙册封藏传佛教班禅,雍正帝自称释主,西太后自称老佛爷,可以说自清一代,佛教完胜道教,至于清朝在整个华夏历朝历代中的表现我就不做评论了
佛道之争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到如今就不曾断过,佛道之争也不简单的是几个寺庙道观的香火钱的争夺,而是一种理念的争论,佛道之争也不单单影响着艺术文学的发展,甚至也影响着我华夏国运,看看明清两代,就能窥其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