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镇江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怎样简要介绍大运河与镇江的历史渊源

火烧 2021-05-25 00:49:22 1037
怎样简要介绍大运河与镇江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西向的长江和南北向的大运河,这座坐标的原点就是――镇江。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这样描写镇江的:先秦时期的“徒阳运河”,又名“丹徒水道”,是江南运河北

怎样简要介绍大运河与镇江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西向的长江和南北向的大运河,这座坐标的原点就是――镇江。

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这样描写镇江的:

先秦时期的“徒阳运河”,又名“丹徒水道”,是江南运河北端通江河道的雏形,为吴、越相继北上争霸起过重要作用,也使镇江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开始就处于江河交汇的地理优势中。

怎样简要介绍大运河与镇江的历史渊源

秦凿长冈和云阳北岗,改直为曲,以缓河水走泄,遂成江南运河北段的前身,它将长江水系与太湖流域沟通起来,加强了中原华夏文明与东南夷蛮地区的联系。

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已是万户以上人口的大县。

六朝时由于毗邻京城,发展迅猛,成为在长江下游仅次于建康的第二大城市,以镇江为枢要的南北水运航线已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

这时的镇江正如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所称道的那样:“六代之风流形胜,东近吴会,西接汉沔,浙西门户,控扼大江,内蔽日畿,望海临江,险过金汤,桑梓帝宅”。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长江和运河在这里构成了国内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进一步确立了镇江作为江南入江通道主口门的地位,镇江水运的畅滞,在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开始具有全国性的意义。

而镇江的城市地位也进一步随之攀升,已跻身当时东南名都大邑之列。

自中唐始,镇江便为漕运咽喉,经这里中转的两浙漕米已占全国漕运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唐置浙江西道,下辖江南运河流域的润、常、苏、湖、睦、杭六州,而治所设在润州(镇江),由此看来,当时的镇江已成为江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