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诱导培养基 为什么说"培养基的选择"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说"培养基的选择"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说"培养基的选择"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培养基的选择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不同的细胞组织在不同的营养成分下分裂速度肯定不一样,针对性的培养基,可以更快的促进细胞分裂,所以很重要。
为什么说"无菌"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
为什么说"无菌"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
植物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生长分化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植物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全能性进行离体无菌植物培养的一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按其原始意义,就是指愈伤组织培养.但发展至今,其范围日益扩大,已包括植物和它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因此,拥有几种不同水平的培养技术,即整体的、器官的、组织的、细胞的和原生质的培养技术.它们的涵义是:
为什么植物组织培养用固体培养基而动物细胞培养用液体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完整植株,但因为是无土培养,所以要用固体培养基以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
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要先知道接触抑制这回事.接触抑制是指动物细胞在繁殖过程中如果相互接触便不会再往接触方向繁殖,举个例子,手上破个口子,在长的过程中只是保口子长好就行了,不会长出一大堆新肉来.用液体培养基也是一个道理,要让细胞充分铺平,不能长一点就不繁殖了.
我是学生物医学工成的,自认为很自信,但如有纰漏或错误还请见谅.
为什么说动物细胞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培养基不同?
动物细胞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基 所需的化学组分不同
什么是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细胞培养的概念:
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因为生物产品都是从细胞得来,所以可以说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
1.要保证无菌,包括无菌操作,无菌环境.枪头等要及时灭菌,培养瓶,移液管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如果你的细胞比较不好养,最好使用一次性的.
2.要传代的时候细胞传代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细胞不容易养活.另外,传代不要过度频繁,即使是肿瘤细胞.
3.不要经常用胰酶消化细胞,且消化时间不要过长.
4.根据细胞生长情况,即使更换新鲜培养基.
5.血清一般要冻存在-20摄氏度,用的时候在4摄氏度融化,不要反复冻存,最好用10ml的离心管分装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微生物细菌培养基成分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激素、NH4NO333 000、KNO338 000、CaCl2·2H2O8 800、MgSO4·7H2O 7 400、KH2PO4 3 400、KI 166、H3BO3 1 240、MnSO4·4H2O 4 460、ZnSO4·7H2O 1 720、Na2MoO4·2H2O 50、CuSO4·5H2O 5、CoCl2·6H2O 5、铁盐(母液Ⅲ)FeSO4·7H2O5 560、Na2-EDTA·2H2O 7 460、有机成分(母液Ⅳ)ⅣA、肌醇20 000、ⅣB烟酸100、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 100、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20、甘氨酸 400
无土栽培:各种矿质元素以及植物需要从土壤中才能获取的有机物。
动物细胞:水、无机盐、糖类(葡萄糖为主)
植物细胞:水,无机盐、
微生物细胞:水、无机盐、糖类、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条件和培养环境区别胞组织培养的条件和培养环境区别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加血清 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要不断换瓶防止接触抑制 动物只能在37度很窄的范围内
植物细胞培养需要加蔗糖 植物要先用纤维素酶 植物为25度至37度
请教:细胞培养瓶及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瓶的选择:
细胞培养板依底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孔的孔数有6、12、24、48、96、384、1536 孔等;根据材质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具体选择时根据培养细胞的型别、所需培养体积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而定。
(1)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板的区别和选择
不同形状的培养板有不同用途。培养细胞,通常是选用平底的,这样便于镜下观测、有明确的底面积、细胞培养液面高度相对一致。因此做MTT等实验时,无论是贴壁和悬浮细胞,一般选用平底板。测吸光值一定要使用平底的培养板。要特别注意材质, 标示"Tissue Culture (TC) Treated"是养细胞用的。
U型或V型板,一般在某些特殊要求时才使用。如在免疫学方面,当做两种不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需要二者相互接触刺激,这时一般会选用U型板,因为细胞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很小的范围内内。圆底培养板还会用于同位素掺入的实验,需要用细胞收集仪收集细胞的培养,如"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V型板常用做细胞杀伤、免疫学血凝集实验。细胞杀伤这种实验也可用U型板替代(加入细胞后,低速离心)。
(2)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的区别
Terasaki plate主要是用于晶体学研究,产品设计便于对晶体的观察与结构分析。有两种sitting 和handing drop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应用产品的外形结构也不同。材料上选择crystal class polymer ,特殊的材料有利观察晶体结构。
细胞培养板主要是PS材料,材料是treated sufface,便于细胞贴壁生长与伸展。当然还有浮游细胞的生长材料,同时还有low binding surface
(3)细胞培养板与酶标板的区别
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一般不用做细胞培养,它主要做免疫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特定的酶标工作液。

(4)常用不同培养板的孔底面积及推荐加液量
不同孔板所加培养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一般在2~3mm范围,结合不同孔的底面积就可算出各培养孔的适宜加液量(参考下表)。若加液量过多会影响气体(氧气)交换,而且在搬动过程中易溢位造成污染。具体所加细胞密度依实验的目的不同灵活掌握。
培养基的选择:
细胞培养是实验室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实验了,但却不是最简单的。别小看细胞培养,这里可蕴含着大学问。有时候细胞状态不好,转染、药筛这些实验根本就没办法做。影响细胞培养的因素很多,让我们先从培养基和血清说起。
◆ MEM是由Eagle’s基础培养基(BME)发展而来的,其中增加了组分的范围及浓度。
◆ 改良的BEM(DMEM)培养基是为小鼠成纤维细胞设计的,现在常用于贴壁细胞的培养。DMEM的氨基酸浓度是MEM的两倍,维生素浓度是MEM的4倍,采用双倍的HCO3-和CO2浓度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最初的配方中葡萄糖含量为1000 mg/L,后来为了某些细胞的生长需要,将葡萄糖含量又调整为4500 mg/L,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低糖和高糖了。
◆ aMEM含有附加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核苷和脂肪酸,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型别,包括对营养成分要求苛刻的细胞。
◆ Ham’s F12是为在低血清浓度下克隆CHO细胞而设计的,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克隆形成率的分析及原代培养。F12还可以与DMEM等体积混合使用,得到一种高浓度与成分多样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培养基已应用于许多原代培养及更难养的细胞系的培养。
◆ RPMI 1640培养基是专为淋巴细胞培养而设计的,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
准备几种培养基,然后花大约两周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细胞生长实验,来选择其中最适合的。
以前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用干粉培养基,但配制过程就较为繁琐,要溶解、调pH值,过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浓度误差,而且有些实验室的水质并不理想,所以培养的效果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