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范进中举后怎么样了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火烧 2021-07-26 02:56:39 1033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相信很多朋友在中學的時候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這部小說的創作者清代的吳敬梓,他在這部作品中辛辣地諷刺了清代人們趨炎附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相信很多朋友在中學的時候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這部小說的創作者清代的吳敬梓,他在這部作品中辛辣地諷刺了清代人們趨炎附勢又熱衷仕途,捧高踩低的風氣,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那麽范進中舉後究竟能做什麽級別的官員呢?我們在課本中似乎沒有學過。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范進的母親聽到中舉的消息,樂極生悲,暈死了過去,所以范進為母親守孝三年,科舉之路也中斷了三年。三年之後,范進遇到貴人周進,在他的幫助之下,又考上了進士,做了京官。

要說以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以前讀書人是最受到人們崇拜的。所以范進中舉後,才有那麽多人去巴結他,因為這就是為他打開了仕途的大門啊。舉人基本相當於我們今天考中副處級選調生。

范进中举后怎么样了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明朝時期,一共錄取了11萬名舉人,平均下來每年錄取400人,這樣一看,其實還是挺不容易的。當你中舉之後,那就算是走上“正途”了,運氣好的有可能直接當縣官了。如果舉人不出仕,不做官,也能夠享受國家津貼。所以范進中舉之後,雖然還沒有當官,但是十裡八鄉都來巴結他,甚至有人送他房子。

清代的“大挑制度”,是一種科考制度,是乾隆年間定下的一種制度,此後便一直沿用。如果當初范進通過“大挑制度”,運氣好一點的話,有可能就直接當縣官了。那麽“大挑制度”到底是什麽制度呢。考試時,不考詩詞歌賦,也不考時事政治,而是根據相貌進行選拔錄用。聽起來很荒唐,可就是這樣荒唐的制度還一直得以存在。

明清科考,鄉試的難度很大,因為往往報考的人很多,而錄取的人卻很少。加上,鄉試不是年年都舉行,每三年才舉行一次,所以非常不容易通過。所以設立了“大挑:這種科考制度,意在讓舉人出身的人有更多的做官機會,同時也能籠絡到讀書人。但是,憑借在“大挑”中獲得的官職一般都不會太顯赫,因為按當時的規定,很多官職非進士不用,也就是說,只有進士才有資格做某些重要官職。

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講,憑顏值還真能吃飽飯。清代的科考制度,其實早已弊病叢生,憑借相貌挑選人才,實在是可笑之極。所以,清朝末年,儘管大興教育,大辦學堂,也已經是無力回天,只能嗚呼哀哉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