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务报表审计的判断标准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计

火烧 2021-07-24 15:07:12 1049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计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计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计

是正确的。按照惯例,在作符合性测试前要做穿行测试,通过穿行测试了解公司内控体系及制度的建立建设情况,符合性测试是在穿行测试的基础上,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执行。一般情况下符合性测试年度一次即可,即年末时可以做。

财务报表审计的判断标准 符合性测试审计程序并不要求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而实质性测试程序确实要求在每次审计报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报表审计流程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主要分以下四个步骤:
1.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编制审计计划。
(1)预备调查。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初步确定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事项进行商议,明确委托目的和审计范围,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与被审计单位管当局座谈、实地参观、分析性测试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如果决定接受委托,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审计实施阶段。
(1)明确审计目标。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这一审计目的是建立在具体审计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记录完整性、资产负债存在性、计价准确性、所有权归属性、披露充分性。注册会计师将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
(2)实施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包括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①符合性测试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符合性测试通常按照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②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项目金额进行的证实性测试。实质性测试通常按照会计报表项目顺序或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3.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1)审核关联交易。关注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
(2)向委托人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在审计报告编制之前,注册会计师会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情况。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的重大事项,以书面形式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
(3)处理未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未采纳调整建议时,注册会计师会对未接受调整事项进行整理,并作出书面记录(包括未接受的理由),并根据未调整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4)作出审计总结。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会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5)索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声明书。
4.出具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会计报表实施总体性复核,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中,“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测试”吗?

包括。具体参照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的定义?

会计报表审计,是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所进行的审计。各类企业中期会计报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判断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是最常规的审计业务。通常提供给公司的股东、上级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

什么是会计报表审计

,是指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所进行的审计。
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还包括合并会计报表、清算会计报表等。
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
1.真实性:指报表反映的事项真实存在,有关业务在特定会计期间确实发生,并与账户记录相符合,没有虚列资产、负债余额和收入、费用发生额。
2.完整性:指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事项均被记录在有关账簿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没有遗漏、隐瞒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无账外资产。
3.合法性:指报表的结构、项目、内容及编制程序和方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计算、销售确认、投资、报表合并基础等方法的改变经过财税部门批准,经过调整后没有违规事项。
4.准确性:指准确无误地对报表各项目进行分析、汇总并反映在有关会计报表中。
5.所有权和义务:指列入报表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所有,负债为其法定偿还的债务责任,对或有负债作了充分说明,没有遗漏和不具产权的列报。
6.公允性:指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表述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7.一致性:指编制报表时,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上前后期保持一致,各种会计报表之间、报表内各项目之间、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之间具有勾稽关系的数字保持一致。
8.表达与揭示:指会计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中被恰当地分类、描述和揭示,并对报表使用者关心或会计报表无法揭示的内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揭示。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学 》

长期借款的重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 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 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 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2) 对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 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 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 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
(3) 审查长期借款的使用是否符合借款合同的规定, 重点审查长期借款使用的合理性;
(4) 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
(5) 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 注册会计师应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 核实还款数额.
(6) 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为流动负债;
(7) 计算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 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 并与财务费用的相关记录核对, 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 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8) 审查企业抵押业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 其价值和现实状况是否与抵押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
(9) 确定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或者研究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联系与区别的意义

经营审计是内部稽核的范畴,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是针对财务报表是否遵循GAAP并公允表达进行一系列的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可以根据经营审计的结果,判断决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与时间

会计报表审计费如何计算

浙江的事务所:(一)会计报表审计收费
1、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包括企业工商年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资质评审、事业法人登记审计等,不包括社会团体审计),按审前资产总额和省定标准(基准价,下同)计算的审计费用执行以下标准:
按审前资产总额和省定基准价计算的收费额 约定最低执行标准
1.2万元以内的 按基准价执行,不得下浮收。
1.2—3万元的 可以按基准价下浮15%,下浮后低于1.2万元的按1.2万元收。
3—5万元的 可以按基准价下浮20%,下浮后低于2.55万元的按2.55万元收。
5—8万元的 可以按基准价下浮30%,下浮后低于4万元的按4万元收。
8—12万元的 可以按基准价下浮40%,下浮后低于5.6万元的按5.6万元收。
12万元以上的 在不低于7.2万元的前提下,自行协商确定。
2、中期会计报表审计:(1)如委托单位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已经本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事务所审计的,第一次中期会计报表审计费用按(一)、1点执行后可再下浮30%;第二次及以后的中期会计报表审计费用按(一)、1点执行后可再下浮40%。(2)如委托单位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一次中期会计报表审计费用按(一)、1点标准执行,不得再下浮;第二次及以后的中期会计报表审计费用按(一)、1点执行后可再下浮30%。
已进行中期审计的年报审计(不管是一次还是多次)年报审计费用按(一)、1点标准执行后可再下浮30%。
3、厂长(经理)和行事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审计费用按审计期间的每年年末审前资产总额和任期末资产总额分别逐年(或逐期)按省定标准累计计算并执行(一)、1点标准。
4、企业合并、清算审计,审计费用按合并、清算日的审前资产总额和省定标准上浮20%计算收取,不再执行(一)、1点。
5、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按合并前母公司编制的审前合并会计报表资产总额和省定标准计算的审计费用为基数,再加收每个子公司5%,并执行(一)、1点标准。如果子公司需单独出具审计报告,子公司审计费用按(一)、1点标准执行,母公司不再加收5%。
汇总会计报表审计(指单独建帐核算的分公司,以营业执照为准),按汇总后会计报表审前资产总额和省定标准计算的审计费用为基数,再加收每个分公司5%,并按(一)、1点标准执行。
价格一般都可以再取得折扣

审计程序与实质性测试究竟有什么分别?

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际性测试),就是说审计程序包括实质性测试。
所谓审计测试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的具体目标.在审计实施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符合性与实质性测试时所实施的具体步骤与审计方法的总称。
1.规划、指导作用。
审计测试程序详细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时应该经过的步骤,并明确了每一步骤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不仅对审计’测试进行了具体规划,而且对审计人员起到了具体指导作用,能够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有的放矢。
2.规范、约束作用。
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对某一项内部控制或会计报表项目的测试程序确定后.执行测试程序的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性审计工作底稿,从而较好地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
3、明确责任作用。
一个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若干名审计人员联合作业.分工负责,同时进行。审计组长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指导和监督其他审计人员选择实施审计测试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复核上;而其他审计人员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在审计组长的指导下,选择并实施审计测试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上述作用和责任均明确地标记在审计测试程序表和记录性审计工作底稿上。这样,审计组长和其他审计人员之间.其他审计人员相互之间的审计责任便得以明确,从而有利于对审计质量和审计责任的检查、评价与考核。
4.降低风险作用。
审计工作发展到今天,已进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阶段。所谓风险基础审计,是指首先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其综合水平为基础.评估检查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审计测试程序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还是检查风险,其水平越高,越需要取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而要取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就需要实施更多的测试程序。可见,审计测试程序与审计风险之间具有密切的必然联系。因此,规范设计和适当实施审计测试程序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由于审计测试程序的选择与实施有利于分清和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自然就能够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提高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5.提高效率作用。
如果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可通过适当的符合性测试程序予以评估,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实施,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