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英法工业革命异同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火烧 2023-01-24 09:19:24 1045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1、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1、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3、动力 蒸汽机 电力 内燃机
4、成果: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产:改进蒸汽机(瓦特) 交通:汽船(1870,富尔顿,美国)火车(1825,史蒂芬孙,英国) 生活:电灯(爱迪生,美国),电话电报; 交通:汽车(1885,卡尔本茨,德)飞机(1903,莱特兄弟,美)
5、能源 煤 石油
6、特点 生产经验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 科学技术相结合
7、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
8、工业结构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9、中心 英国(一枝独秀) 欧美多国(遍地开花)
10、顺序 从英国开始 然后向外扩张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eg俄国日本)
11、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2、影响 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出现近代工业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生产力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相同点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级
(3)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
(1)
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都推动
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
(2)
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自由资本主义
的发展,
导致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两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
垄断阶段

(3)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
第一次科技革命,
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
东方
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
形成
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
不同

:
a
.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

主要是普通工人和技师
;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


.
b
.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


;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在美国和德国同时

起源的。
c.
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

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d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
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e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自然科学同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取
得了巨大成果。

相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及各次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中国当时闭关锁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没有太大影响。但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列强生产能力激增,市场不够,才会打中国。
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时期,开始改变了以往闭塞的经济模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但这种改变是被迫的,受到列强控制。且种种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结构,使本土自然经济失去保护,雪上加霜。
可另一方面,这也让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思潮,这对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同时,列强对清政府以及中国自然经济的打压也为民族经济扫请一些障碍,民族经济得以产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二站的导火索,中国之前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使得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战后又经过四年内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
总的来说,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会造福中国,即使是战争,也会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当然,这中间付出的代价太大,可这会打击落后的经济模式,冲击落后的思想,为日后的发展带来一些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有着推动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表格,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列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前提 1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资金
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到工场做工,进而成为自由劳动力
市场: 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技含量 基于技术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
发生时空 首先发生于英国,然后向欧美蔓延
起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新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资金:大量积累的资金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充足劳动力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发明者 :科学家、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技术发明,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部分国家如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起始部门:重工业
生产组织 :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企业兴起,垄断组织产生
新工业部门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出现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地域有何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列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1733年 飞梭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抽水马桶
1781年 蒸汽机
1796年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螺丝切削机床
1807年 蒸汽轮船
1812年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蒸汽机车
1815年 矿工灯
1829年 蒸汽火车
1837年 电报机
1844年 兰开斯特锅炉
1876年 电话
1885年 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
(2)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
(3)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及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飞机;
(4)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有线电报、马可尼无线电报;
(5)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英法工业革命异同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

(1)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以美、德为主;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扩展到重工业、轻工业各部门。
(2)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它的成熟期--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这是资本主义范畴内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调整,它将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先后发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