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匈河南之战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細菌戰,是漢匈之戰,如今則是美國的BSAT計劃!

火烧 2021-04-28 10:45:30 1050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細菌戰,是漢匈之戰,如今則是美國的BSAT計劃! ◼️ 近年來,隨着基因技術的成熟與推廣,圍繞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討論不絕於耳。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基因技術的另一大用處~生物基因滅絕戰。美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細菌戰,是漢匈之戰,如今則是美國的BSAT計劃!  

◼️ 近年來,隨着基因技術的成熟與推廣,圍繞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討論不絕於耳。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基因技術的另一大用處~生物基因滅絕戰。美國推出的旨在強化生物國防的 “BSAT布薩特計劃”,就暴露出了可用作進攻性武器的轉基因生物的冰山一角。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綢繆,加強防範,切實築牢確保國家安全的生物國防。

◼️ 據歷史專家研究,人類歷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進行的戰爭,是漢武帝後期的漢匈之戰,由匈奴人最早開始使用。漢匈戰爭後期,由於漢軍攻勢凌厲,匈奴軍於是將染有病毒的牛羊埋在漢軍經過的道路和水源上。漢軍觸及、食用這些牛羊,或者飲用遭到污染的水源後就會染上疫病,喪失戰鬥力。漢武帝時期的名將霍去病,遠征匈奴歸來後很快病死了,現在看來,這位暴病而亡的一代名將,很可能與匈奴的生物戰有關。

汉匈河南之战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細菌戰,是漢匈之戰,如今則是美國的BSAT計劃!

◼️ 現代生物技術很早就應用於殘酷的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曾經在天津對義和團以及清軍發射氯氣彈,綠煙瀰漫之中,數千軍民喪生。1937年8月爆發的淞滬會戰,日本軍隊就開始使用毒氣,武漢會戰後,日本軍隊更是肆無忌憚。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生產過746萬發毒氣彈,同時還研製了可以破壞水源、殺傷人畜的生物武器。其中,石井四郎等人組建的“滿洲第731部隊”,先後在諾門罕戰役以及浙江寧波、湖南常德、山東西部等地使用了細菌武器,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以不加審判爲條件,獲得了“滿洲第731部隊”的資料和成果,成爲掌握生化武器的大國。

◼️ 200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美國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製。2001年1月,小布什就任總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宣稱他拒絕支持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這些令人不安的信息,意味着生物戰爭的威脅進入了一個令人恐怖的新階段。

◼️ 2010年7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行政令,要求美國政府各部門對先前部署的生物國防“布薩特計劃”提出進一步優化和強化的安排。該行政令指出,“布薩特計劃”的防禦目標是美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國土安全和公共安全,是基於風險防範的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計劃,各部門必須在行政令簽署限定時間內全部落實。這項計劃針對的是可用作進攻性武器的轉基因生物。

◼️ 受保密限制,難以瞭解美國基因武器和轉基因武器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但既然“布薩特計劃”是以防禦爲主的生物國防計劃,可以表明,美國對基因和轉基因技術以及產品的殺傷力有了足夠的證明和充分的認識。在生物技術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的美國,已經開始部署防禦生物技術武器進攻的生物國防計劃,而在生物技術領域落後的中國,應該怎麼辦?

◼️ 在全球金融危機尚未結束、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現階段,中國國家安全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是第一位的頭等大事。因此,採取以下措施或是未雨綢繆之策:樹立新時期生物國防的戰略地位,制定生物國防計劃,提高全民生物國防意識;堅持統一集中管理,把水和糧食等關係到人民健康和民族安全的戰略產業和命脈領域,牢牢掌握在國家公共部門手中;重視基因技術研究,集中國家力量力爭走在世界基因研究前列,切實增強生物國防的科技儲備和生物戰爭的應對能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