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老师应该怎么做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老师应该怎么做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老师应该怎么做
1 走出去吧,先有一个视野,思路,参考方法
2 每个学校不一样,定位,资金,规模,校长思路,具体情况,找一个方向,找一个点去突破建设
3 借用外部力量,不做超出自个能力的事情,找个相关方面专家,社会上的专家去做参谋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什么
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部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认定工作,并对认定的学校给予经费上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公布了三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一般学校规模较大,实验实训设施较好,办学有特色,教学质量较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龙头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有什么优势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们学校就是首批示范校。一是名,学校有名气;二是利,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及实验实习设备。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生学习时间有什么规定?文件到哪里找?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没有特别规定。

求视频: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探析
、孟州职专发展纪实
时间: 2005-6-7 来源: 焦作日报
5月30日,孟州市职业中专彩旗飞扬,嘉宾云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揭牌仪式在该校综合办公楼前隆重举行。听着该校在创业路上取得的不凡业绩,看着该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校园和设施,从事职业教育的同行们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政府为职业教育保驾领航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陷入了下挤上压、左右受阻的困境,在一些县市区,职业学校如同一座空壳,缺少生源使职业教育再一次面临滑坡危机。然而,孟州职专在孟州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异军突起。孟州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当地经济的突破口,不仅颁布了《孟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还成立了孟州市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不断优化职教发展环境。对孟州职专的建设项目一路绿灯,审批速度能快则快、程序能减则减。孟州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听取孟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专题汇报,做出了进一步整合孟州市职业教育资源,在人、财、物上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并从2004年起,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0%,这些费用主要用于职业学校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孟州市职业中专相继建成34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3600平方米的实验楼、24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6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一次性新征土地60亩。政府在两年内相继把孟州市成人中专、孟州市第一职业高中并入孟州市职业中专,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2004年孟州市人民政府还把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写进了年度工作报告,成立了以副市长为首的创建领导小组,专门解决学校在创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孟州市职业中专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
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孟州市政府、孟州市教育局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在孟州职专大力推行校长负责制,依法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设置专业,并在师资上给予支持,这为孟州职专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确保办学取得成功创造了基本条件。1996年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果断增设服装设计专业、幼教专业,2001年又新增市场营销、旅游、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如今,该校已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学校占地223亩,开展学历教育的有13个专业,近三年在校生年均3286人,开展社会培训的专业有15个,年均培训2190人。
灵活的办学体制是该校坚持的一个原则,长班短班相互渗透,弹性学制稳中求新,厂校联合,产教结合,社会效益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达93%。该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专业不仅是焦作地区职教系统的示范专业,而且该校也因此成为亚洲最大的内燃机配件厂家———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等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零距离。现在,该校正在调研、酝酿建立家政服务与管理、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为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升值服务。
近年来,该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2年,刘培军担任校长职务组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后,提出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打造精品,创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形成了以人为本、民主宽松、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办学风格。
加强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
孟州市职业中专提出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育人先育己,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首先提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口号。加快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进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60%。知识和专业结构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了,特别是在英语、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该校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根本途径,使教师集体成为教学、学习、科研相结合的组织,在教师中树立了品牌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更新教育观念,探求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青年教师的普遍追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该校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校长刘培军告诉记者:“今后五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提高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扩大规模求效益,深化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四个服务’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我校建成具有自我发展功能和现代化水平的一流的职业学校。”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答: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特点:第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向统一方向发展。第二,中等教育结构与层次类型向多样化化方向发展。
1.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指的是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置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生分别“流向”不同的“渠道”,分别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
2.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交叉”
有些国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分流”的基础上,普通教育学校进行一些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在侧重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同时要求完成普通教育,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 交叉”,呈现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3.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融合”
有些国家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直至使两者一体化,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
浅谈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民族职业教育体系的布局 , 应 该呈 “正金字塔 ”形状 , 塔顶的部分重正规化教 育 , 前沿科技研究 ; 中间的部分应该不受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 , 以民族社会的经济 、居住特点调整民 族职业学校的布局 , 突出重点、办出特色 , 形成一 个经济区域内的技术中心 ; 底部的触角深入到乡 镇 , 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 成为扎 根于民族社会的、开放的、以民族群众的需求为教学目的的职业教育体系 。 功能分级分布在最高一级是 A 类———各民族经济区域 (不一定是行政区域 ) 的中心高级职业中学 ,中间级的是 B 类———县级民族职业学校 , C类将常规职业教育班、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延伸到乡镇。 这个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的功能如下 : A类 : 将现有的以行政区域分割的民族职业学 校进行重组 , 突出重点 、优化结构 。如可依据云南 不同地区的经济类型将全省划分为滇南 , 滇东南 ,滇西北、滇东北四个主要民族职业教育区域。在各 区域成立一个跨行政分割的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学 校 , 591lunwen. 政府给予学校相应的政策优惠 , 集中资金 、师资 、教具 , 使这一类中心学校成为一个大的民族经济区域内 “总揽 ”民族职业教育的机构 , 负责正规的、较全面的、职业教学 , 同时也进行区域经济 的科研工作 , 在公共事务中 , 它还要与区域各经济 产业部门、各行业组织 、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B类 : 县一级民族职业学校或办事机构 , 这一 类学校不单纯进行教学 , 还要从事教学的组织 。如果民族职业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 教学的 组织工作就将变得复杂和重要。同时 , 每个县都应 该有民族职业教育的实验 、实训基地 , 县级民族职 业教育单位和机构还应该是科技推广 、生产实验基 地的培训经营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 C类 : 延伸到各民族乡镇或民族聚居乡镇 , 以 社会各部门形成共生 , 以各地的民族群众的教育需 求开展教学 , 教学力求发扬传统 , 以实用技术培训 为主要目的 , 结合当地 、当时的为经济社会需求从 客观情况来说 , 云南绝大多数乡镇都适合此条件。这一级要与农业推广组织、农业科技组织和部门、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农村信用社形成共生关系 , 开展长短不一 、机动灵活的职业技术培训 , 为当地 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服务 , 急用先学 , 在用字上 很下功夫 , 民族职业教育单位应该成为民族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一类民族职业教育是民族教育体系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环 , 这一个环节的成功取决于与社会各部门的融合联通 , 民族职业教育 中的诸多难题可以在此得到解决。21改革学制和教学内容。由于民族职业教育的网络直达基层农村 , 有条件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 人员骤然扩张 , 此时接受教育的人群已经不再是在 校生 , 而是各种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 , 人数扩大 , 社会效益随之放大。 在正规的职业教育学校 , 不能漠视国家对职业教育颁布的各种标准 , 除了全日制生外 , 要本着 “就地培训 ”的灵活原则 , 三月一期、一周一期亦 行自我调处 , 必然受到民族群众的欢迎。如果这一类培训还能与农村金融信用部门结合起来 , 以培训 履历作为信贷条件 , 这样会对民族群众的学习热情 更为有利 , 就地培训显然不能以基础知识教育为 主 , 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 针对性强、所学能为所 用 , 应可以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丰富了民族职业教育内容 、增强了民族职业教育的成效 和树立了正面的社会形象。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特色、强调与民族地区经济产业趋势结合。如滇南的热带橡胶、茶叶种植区 ; 滇西、滇西南的林木经济 、旅游经济、木材加工 、民族装饰品、铜银器具加工区 ; 滇东南的水果种 植、药材种植、农作物栽培区 ; 滇东北的畜牧 、药材、竹木器具、水果栽培、毛纺编织、皮革加工区———可以成为省内的四个主要民族职业教育实体———当然 , 区域内的工业、商业 、服务业的技术培训也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满意请采纳
青海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院校有哪些?
国家加强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倾斜支持,通过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中考改革逐步推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河南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是多少 其中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升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有多少
这个学校是一个很垃圾的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区,只是租用了别人学校的一小块地方,房子都很破,宿舍很烂钱还交的很多,所发的学历还是网教的学历,拿一个网教的学历花那么多钱真是超级不值得,而且这是一个吞钱的学校,开学的学费本来就是很贵了,之后还会让你交这样那样的钱的,如果你是还没有去的学生千万不要去,你一定会后悔的,去了那个学校的好多都退学了,千万不要听招生的忽悠,都是骗你的,一定不要去啊
O0
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个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其性格容易变化,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兴趣也会随之发生强烈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负面因素会趁机侵入,最终可能会扼杀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甚至走上歧途。因此中职教育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首先,教学要顺应学生的本性,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出发培养学生。(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去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个别特性,发现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差异,针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智力强项,学会赏识学生,学会尊重学生。(三)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同时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强化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一)分层管理,细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分层培养的模式。(二)引导教学,注重过程。中等职业教育应提供宽松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三)个性教学,人尽其智。中等职业教育以学习实际技术为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中职生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人的智能差异客观存在,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因此个性化培养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培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的禀赋特长,使学生充分发展。
首先,以情感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让他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人格;开展感恩和爱心教育,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以社团活动丰富个性化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经常性地举办各类活动;搞好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展示,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再次,以技能实践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要注重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养;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最后,“四自”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们按照“自知、自信、自律、自觉”的“四自”要求,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个性化指导中职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一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意义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但目前许多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一些误区:急功近利,有些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没有做过清醒的分析,看到社会上什么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目光短浅,一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仅仅局限于参加招聘会找工作时,其实它也需要中职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借助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地进修来逐步接近和达到。
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以四年制的中职学生为例,一年级完成专业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二年级深入了解各就业方向,完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锁定目标单位群;三年级上学期顺利通过招聘进入目标单位,然后在为期一年半的实习阶段中,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将学生的优缺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有效地进行对接,灵活运用学生的所有优势,最终为学生“量身定做”出一份个性鲜明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注意:首先,职业发展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目标要和自身条件匹配;其次,职业发展路径应该灵活,应该有替代选择,建立在个人的专长和兴趣之上;最后,要合理地设计发展阶段,逐步达到目标岗位的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