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是畚箕 王猛:年少贫贱时以贩卖畚箕为生,后辅佐前秦苻坚成为一代贤相
王猛:年少贫贱时以贩卖畚箕为生,后辅佐前秦苻坚成为一代贤相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中原大地纷扰动荡、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许多北方世家大族纷纷「 ”衣冠南渡”,而没有南迁的北方士子要么秉
王猛:年少贫贱时以贩卖畚箕为生,后辅佐前秦苻坚成为一代贤相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中原大地纷扰动荡、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许多北方世家大族纷纷「 ”衣冠南渡”,而没有南迁的北方士子要么秉持「 ”夷夏之辨”隐匿于山林,要么应时而动选择出仕。而王猛却拒绝桓温的邀请,选择出仕前秦,辅佐苻坚,助其「 ”外定诸国,内除弊政”,堪称一代贤相。但受此影响,后世对王猛的评价却并不高。 年少贫贱,拒绝东晋桓温 公元325年,王猛出生于北海剧县。在他出生的前两年,前赵石勒攻破青州,大肆屠戮,此后青州一代又成为前赵和东晋的交战前线,战乱不断。为躲避兵灾,王猛一家举家迁徙到魏郡。 为谋生,王猛曾像刘备「 ”织席贩履”那样以贩卖畚箕为生。不过王猛并没有放弃求学,他经常在洛阳、邺城等大城市游商,「 ”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但由于他出身贫寒而不拘小节,所以很多人并不看重他。而他敏锐的洞察到当时时局未定,于是选择隐匿于华阴山。 前赵暴君石虎死后,其后人为争夺帝位发生大规模内乱,各族豪强纷纷称帝割据,中原陷入一片混战。其中氐族苻健率族民于351年占据关中地区,建都于长安,建立前秦,逐渐成为北方强大的割据势力。 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秦,一路高歌猛进,多次击败前秦的军队,驻军于离长安城不远的灞上。王猛闻讯东晋王师前来,便披着一件破旧的短衣前去见桓温,希望报效东晋朝廷。 见到桓温后,衣衫褴褛的王猛在众人面前一边捉虱子,一边高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看王猛并非常人,便问他,我奉天子之命率军入关,为百姓驱除贼寇,为何三秦豪杰到现在都没人来我这里呢? 王猛说,您不远数千里率军来到关中,驻军于距离长安咫尺的灞上,但迟迟不肯渡过灞水「 ”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听到王猛的回答,桓温默默称奇「 ”江东无卿比也!”于是在撤军前「 ”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于俱南「 ”让王猛随自己一同南下回到东晋。 但面对桓温的邀请,王猛却辞而不就,继续回到华阴山隐居读书。 侯时而动,辅佐前秦苻坚 前秦皇帝苻健在桓温撤军的第二年去世,其子苻生即位。苻生和别的胡人统治者别无二样,他生性残暴不仁,以杀人为儿戏「 ”群臣得保一年,如度十日”前秦上下人心惶惶。 而苻健的侄子苻坚和苻生却有很大不同,他素有雄才大略,研读经史,弓马娴熟,在朝野素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苻坚倾慕中原文化,对汉人士人非常敬重,这让他懂得「 ”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 在登基前,苻坚就广泛延揽汉族士子为其效命,得知隐居山野的王猛有「 ”谋略不出世”之才后,苻坚便主动邀约相见。面对苻坚的邀请,王猛欣然同意。两人一见如故,谈及前秦兴废和天下大事,可谓句句投机。用苻坚自己的话来说,「 ”自谓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而王猛也认为苻坚虽然并非汉人,但见解看法和自己并无差别,确是当世明主,值得自己倾力相助,于是为苻坚出谋划策。357年,苻坚在王猛的帮助下消灭了苻生,登基为帝。 苻坚称帝后,摒弃前秦惯有的胡汉之别,立即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权掌军国机密大事。氐族贵族对苻坚如此重要王猛非常不解,苻坚出于保护王猛,便让王猛去做始平县令,避避风头。王猛知道苻坚的用意,他赴任后雷厉风行,严明刑法,很快便整治了这里一贯嚣张跋扈的豪强贼寇,恢复了社会秩序。但氐族贵族却以王猛滥杀当地官吏为由,将王猛押送长安。而苻坚却称其为「 ”夷吾、子产之俦也!”不仅不追究其行为,还愈加重用。在一年之内,王猛连升五级,官至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在胡人当道的中原大地,王猛的例子实为罕见。 鞠躬尽瘁,亚于诸葛武侯 王猛执政后,为报效苻坚的信任,对前秦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前秦面貌焕然一新,为前秦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时人皆以王猛和蜀汉的诸葛亮相比,认为其才干功勋仅次于诸葛武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严明法纪,依法治国。王猛在担任始平县令时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因此他深得苻坚的赏识。但氐族贵族,尤其是前秦皇亲国戚仍然嚣张跋扈,目无法纪。而王猛却立足本职,严明法纪,整肃了一大批氐族勋贵,苻坚的小舅子特进强德便是典型代表。 特进强德仗着自己是苻坚的小舅子「 ”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作恶多端,百姓敢怒不敢言。王猛得知后,便亲自前去捉拿特进强德。奏报还未到达苻坚面前,王猛已将特进强德「 ”陈尸于市”,苻坚救之不及。乱世用重典,像特进强德这样的氐族勋贵,王猛在数旬内「 ”诛死者二十余人”。可见王猛的依法治国,已经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此后「 ”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前秦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极大的稳定,苻坚对此评价道「 ”吾今始知天下有法者!” 2、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西晋灭亡后,胡人政权排斥中原文明,原有的教育制度一度废止。在王猛的倡导下,苻坚恢复了中央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聘任各地学者为师,并强制公卿百官子孙入学。苻坚本人则带头祭拜孔子,尊崇儒家,每月亲临太学一次,与师生谈论经典与治国之道。在王猛的努力下,不仅为前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人才,也让汉族传统文化得以在废墟中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3、劝课农桑,恢复生产。中原地区饱受战乱摧残,经济凋敝。为恢复社会生产,王猛实行了召回流民、赐予田地、减轻租税、奖励耕织、兴修水利等政策,初步稳定恢复了前秦的农业发展。数年之后,前秦户口增加,粮仓满满,极大增强了前秦国力。 4、克敌制胜,运筹帷幄。王猛不仅在内政方面多有建树,在军事方面也展现出卓越才华。366年陇西李俨叛乱,后被前凉击败,退守枹罕,被迫再次向前秦降服。王猛率军驰援李俨,以奇谋击败前凉大军,使其撤军。为彻底解决李俨问题,王猛趁李俨不备,带着十几个人轻车便服进入城内,迅速控制李俨,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枹罕城。 367年,宗室贵族苻柳不满苻坚而割据河东叛乱。王猛率军至蒲阪,因叛军人多势众,便像司马懿那样围而不战,任凭苻柳挑衅。苻柳认为王猛胆怯,便率主力倾巢而出,兵发长安。得知消息后,王猛提前在要道埋设伏兵7000余人,夜袭叛军。苻柳损失惨重,王猛趁胜追击,一举拿下蒲阪,全歼叛军。 375年,51岁的王猛病急,卧榻不起。在病重之时,王猛还上书苻坚,请求他「 ”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为临深谷”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勤政爱民。临终前,苻坚亲自来探望王猛,求教身后之言。王猛嘱咐苻坚「 ”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这是王猛的肺腑之言,明确向苻坚指出了前秦正确的发展策略和存在的问题。王猛死后,苻坚甚为悲痛,哭祭三日,谥其为「 ”武侯”。在苻坚眼里,王猛对于前秦之功勋正如诸葛亮一般。 结语 不过苻坚并没有谨记王猛的遗言。8年之后,心高气傲的苻坚便举全国之力南征东晋,把王猛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最终在肥水之战中,苻坚一败涂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将苦心积累的家业毁于一旦。385年,苻坚含恨去世,前秦政权也在9年之后宣告灭亡。 王猛拒绝桓温,是因为他出身贫寒,自知在门阀士族当道的东晋没有施展空间,桓温野心勃勃,也并非成事之主。而他选择出仕前秦,辅佐苻坚,是因为两人志同道合。王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饱经战乱的中原地区恢复社会秩序、农业生产,改善胡汉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前秦鼎盛最为关键的人物,也是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代贤相。 虽然王猛功勋卓著,但受到「 ”夷夏之辨”观念的影响,所以封建史家对他的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乃至多加指责,这是不可取的。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