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平定七国之乱的将军 七國之亂平定後,無論景帝主觀意識還是客觀形勢都不允許全面撤藩
七國之亂平定後,無論景帝主觀意識還是客觀形勢都不允許全面撤藩 七國之亂給漢帝國的傷害是很深重的,如果不是漢景帝用人得當,不是周亞夫出色的軍事才能,不是叛亂方自己出問題,還真不好說,這場叛亂持續多久,會
七國之亂平定後,無論景帝主觀意識還是客觀形勢都不允許全面撤藩

七國之亂給漢帝國的傷害是很深重的,如果不是漢景帝用人得當,不是周亞夫出色的軍事才能,不是叛亂方自己出問題,還真不好說,這場叛亂持續多久,會不會出現皇位非正常迭代。
既然如此,為了後世不再受其苦,何不直接廢了分封制,恢復秦王朝的郡縣制?估計這個念頭漢景帝未必沒有想過,只是沒執行,大體原因有如下三點:
不能廢:政治勢力講究的是平衡,宗室勢力消失,誰來對付新勢力?
要說廢除分封制,就要先知道劉邦為什麼恢復分封制。
漢帝國立國之初,關於分封和郡縣的優劣,朝堂上是有過激烈的討論的,並不是劉邦大腦發熱,一個人的獨斷專行。本質上它是一個很複雜的政治基礎和政治結構問題,不是簡單的對劉家人的私恩問題。
秦朝滅亡,就有人指出,秦國就是吃了郡縣制的虧,關鍵時候缺少宗室勢力對皇權的拱衛,導致皇權在中央坍塌。假如全國各地有嬴氏子弟勤王,也許戰火根本燒不到咸陽。這就是劉邦恢復分封的理由。
劉邦
當然,這種言論看到的是其中一個因素,不能說完全錯誤。至少它表達的一個核心內容是有參考價值的:皇權不是空中樓閣,它既需要政治勢力的拱衛,有需要政治勢力之間的平衡,缺一不可!
除了秦朝,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過同樣失敗的案例,比如三家分晉,三桓專政,田氏代姜等,都是宗室勢力薄弱,士族力量過於強大,最終從根上革了原有王權的命!
從漢帝國後來的情況看,別說完全乾掉宗室勢力,即便削弱得太狠,都會出現大問題。什麼問題?外戚勢力瘋長、宦官勢力發酵、士族勢力不可遏制!
所以,政治從本質上講,要的是平衡,任何一方勢力都不是毒草,任何一方在某些時候都會成為毒草!關鍵是平衡,是如何修剪,而不是讓一方絕跡,以破壞政治生態的方式處置,必將遺患子孫!
我們看到的現實就是,隨著七國之亂的鎮壓和漢武帝的推恩令,西漢帝國的劉氏子孫們都變成了小綿羊,結果呢?外戚冒出來了,士族冒出來了,甚至宦官都冒出來了。說句後悔的話:推恩令搞得太凶了!虧得沒有完全乾掉藩王。
不想廢:分封制的思想不會絕跡,未來皇室子孫安置的需要
分封制受惠的都是龍子龍孫,所以很容易被理解成是皇帝的私慾作祟。其實不能完全這麼想,本來宗法制的結構,就註定了家天下的模式,除非設計一個全新的概念,完全推倒重來。所以,它既是政治結構的選擇,也逃不脫皇權的私慾,一對孿生子。
劉啟
假如七國之亂後廢黜所有藩王,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竇太后:你把你兄弟劉武怎麼安排?他可是你親弟弟呀,為你立了那麼大功勞,你的皇位有劉武一半,誰都可以廢,劉武不能廢!
就算劉武也廢了,漢景帝的兒子們呢?將來還要不要封王?如果要封,就又回到原來的老路子,所謂廢就是虛偽的,無非是漢景帝個人的私慾嘛!如果不封,就回到前面所講,誰來平衡其它政治勢力?誰來拱衛皇權?
這就是宗法制的「遺毒」!不是說秦朝選擇郡縣制錯誤,而是中國社會結構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就是宗法制!是宗法制,就離不開家國天下的概念,就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與分封徹底割裂。
直到一千八百年後的清王朝,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分封演化為虛封,既讓藩王頂了「榮譽稱號」,不能對皇權有威脅,又兼顧了皇權的私慾。經過幾千年演變,清王朝皇權已經完全獨裁了,根本不需要政治勢力的拱衛了,才能做得到可以獨裁,在此之前做不到。
所以,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政治結構,決定了皇權不可能完全拋卻親情,跟分封制一刀切,做不到,只能在親情與法制之間左右搖擺。後來不斷復辟的分封模式,已經很清晰地揭示了這一點。
廢不了:七國之亂只是局部,「泛宗室勢力」影響不可忽視!
七國之亂時,諸侯王大約有二十幾位,參加叛亂的只有七個,捲入進去的一起算上,大約一半。至少還有一半沒有參與進來,假如搞一刀切,豈不是把所有諸侯王都逼向死路?
七國之亂形勢圖
到那時候可就不是七國之亂了,那就是天下大亂!
以漢帝國的實力,能不能對付所有諸侯王呢?不好說,七國之亂後有這個實力,不過風險不小。七國之亂之所以失敗,跟諸侯王們心不齊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原因就是反叛代價帶大,漢景帝給了出路,能不反就不反。
但是,如果一刀切,沒有了出路的諸侯王們會怎樣?沒有實力也要上的!
漢景帝還有這個膽嗎?七國之亂時就嚇破了!你看他,叛亂一爆發,為了取悅諸侯王,趕緊宣布廢除削藩令,還拿晁錯的人頭頂缸。
七國之亂後,心有餘悸的漢景帝還敢有大動作嗎?那得借膽!誰能借給他呢?晁錯借過,下場呢?
晁錯
事情的嚴重性還不僅如此。諸侯王只是分封制的頂端,除了王爺們它還包括一大堆侯爺,既然廢除分封,王爺們沒了,侯爺們呢?怎麼辦?廢不廢?
不廢,分封制不算徹底清除,早晚還會恢復到老樣子。廢,皇權面對的可就不是二十個王爺了,而是幾百個侯爺,以及他們的關聯勢力。賬算到這兒,漢景帝已經不敢再算了!
這還沒有算「泛宗室勢力」,即一大堆皇室後裔,和他們的利益關聯體。可以說,假如要搞一刀切,幾乎把皇權切成孤家寡人,漢景帝上哪兒借這麼多膽,才能彌補這個現實?
所以,以漢帝國當時的狀況,不可能做到完全廢除藩王,風險太大了,是拿帝國的命在做賭博,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綜上所說,七國之亂後,之所以沒有完全廢除藩王勢力,主觀上不想這麼做,客觀上很難做得到,生態結構上還需要諸侯王勢力的存在。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