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骨灰怎么处理最好 日軍個個抱着骨灰回國,待遇如何?淪爲乞丐,最後拿200萬撫卹
日軍個個抱着骨灰回國,待遇如何?淪爲乞丐,最後拿200萬撫卹
作者:立青
日本戰敗後,數以萬計的日本兵陸續從中國、東南亞等地回國。他們有的拿着行李,有的抱着戰友的骨灰盒回到日本。看到被戰爭摧毀的家園,這些日本兵心中滿是悲涼,但絕大多數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下的罪惡,反而認爲自己受到了創傷。
由於大量的日本士兵回國,千瘡百孔、缺乏生產的日本更是供給困難,很快爆發了糧食危機。這些日本兵連吃飯都成問題,又何談退役待遇?
這些日本兵幾乎人人抱着陣亡日軍的骨灰盒回國,成爲戰後日本的特殊景觀
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後,很多日本士兵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有不少人想不開就自殺,而有些士兵則不相信日本已經投降的消息。他們所在的一些戰場交通閉塞,還以爲這是盟軍的騙局,所以繼續頑抗。而很多士兵根本就沒收到投降的消息,比如寶島籍的日本兵中村泰央,在印尼的莫羅泰島一次戰鬥中活了下來,然後他躲在島上繼續抵抗,直到1974年才接受投降。
一些日軍部隊爲了能安全地回到國內,甚至對同胞痛下殺手,將老弱病殘統統殺死,以減少負擔。還有一些日本僑民爲了從港口登船回國,甚至丟棄了自己的子女,好心的中國人收養了一部分侵略者的棄嬰。這種行爲在世界戰爭史上極爲罕見,可見中國人的善良。
很多日軍士兵回到日本後,根本無家可歸,他們的住房和家人在大轟炸中已成灰燼。而有的家人即使活着,卻認爲他們打了敗仗,讓家族蒙羞,乾脆不接納他們。無家可歸或被家人拋棄的日本兵在社會上也不受人待見,日本人對他們冷眼相對,因爲在很多日本人看來,只有死在戰場的士兵才值得尊敬。而此時的很多日本人普遍不再信任天皇,所以把氣都撒在這些戰敗的士兵身上。
從1946年2月開始,駐日美軍廢止了日本軍人的“恩給制度”,這樣一來,日本兵徹底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補助款,有些極端的日本兵乾脆選擇報復社會。而有些殘疾的日本兵只有流落街頭,變成乞丐。有些日本兵則守在美國軍營旁邊,只爲討一口剩飯充飢。昔日無惡不作、殺人如麻的侵略者,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這份田地。
當然話要說回來,這些回國的日本士兵雖然生活困頓,但比被蘇聯抓走的日軍戰俘仍然要好得多。被蘇軍抓走的日軍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苦寒之地當苦力,凍死、餓死者多不勝數。

隨着回國的日本士兵越來越多,日本社會越發不穩定。當局者對這個問題開始重視起來,組織那些無所事事的日本兵去幹一些粗活,如清理破敗的城市、在工廠拆卸零件等。還有一些日本兵幸運地成了安保人員,可以領到一點點薪資餬口。
當然,不是所有回國的日本士兵都過得這麼慘。有着“商販師團”之稱的大阪師團,在回國後的第二天,日本兵們居然在美軍基地旁擺起了地攤,還出售各種戰爭紀念品,賺了不少錢,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日本度過了糧食危機。隨着美國大量的物資流入日本,這些日本兵的生活水平得到一些改善。那個時候的日本人拼命工作,重建日本,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日本趁機撈了一筆錢,慢慢走上了復甦的道路。
隨着美國人一定程度上放手日本,日本人自己開始上臺管理國家,不少戰犯改頭換面,又登上了權力寶座,這些回國的日本兵日子變得越來越好過,甚至每年可以拿到撫卹金達200多萬日元(約合12萬人民幣)。苦日子也熬出頭了,所以又開始野心膨脹。我們經常在有關鬼社的照片裏,看到那些穿着舊式軍服的日軍老兵,正是當年留下的餘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