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党建 历史与党建
历史与党建
一、gcdzg的历史功绩
按时间顺序的话,差不多是这样:
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领导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体的话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四个时期
1)北伐战争时期,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无产阶级掌握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接着在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之后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所有制,改为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抗日战争时期,gcdzg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gcdzg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改革开放30年gcdzg取得了巨大的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7.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gcdzg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
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
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gcdzg党史简介
gcdzg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gcdzg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

经过前七次代表大会的历程,gcdzg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gcdzg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
一部gcdzg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经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绩的严峻考验。
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特别是在主要关节点上经受考验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gcdzg主要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大革命失败的考验
(二)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
(三)应对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
(四)应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局面的考验
二、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62年中,至少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新中国建立初期胜利和困难局面的考验
(二)应对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完成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
(三)应对“文革”后百废待兴困难局面的考验
(四)应对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
从应对考验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
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理想,坚定信念。
第二,任何时候都必须戒骄戒躁,牢记“两个务必”。
第三,任何时候都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第四,任何时候都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第五,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三、一个党的历史故事(500字左右)急
gcdzg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gcdzg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gcdzg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gcdzg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gcdzg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gcdzg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gcdzg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gcdzg。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gcdzg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gcdzg的成立。
四、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gcdzg”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gcdzg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gcdzg,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gcdzg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gcdzg。
五、党的历史简介
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和创始人
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zg、刘仁静、md、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gcdzg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gcdzg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gcdzg诞生纪念日
六、gcdzg历史上的几大转折是什么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gcdzg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几次会议。
192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维汉、翟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顾顺章、蔡和森、md、陆定一、王一飞等21人。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dp。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会议。会议主席李维汉,实际主持人瞿秋白。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gcdzg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md、张闻天(洛甫)、ze、陈云、dz、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lq、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bl、聂荣臻、ph、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dp(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md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gcdzg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78年12月,gcdzg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dp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全国进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gcdzg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七、为什么说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形成党的坚实巩固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gcdzg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gcdzg,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gcdzg适应 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gcdzg。这是因为: (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gcdzg的领导。
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坚持gcdzg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gcdzg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gcdzg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gcdzg的领导。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面临着 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
(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gcdzg的领导。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曰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gcdzg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而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