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人怎么样 爲什麼丁磊的豬賣不出,而褚時健的橙子卻成功了?
爲什麼丁磊的豬賣不出,而褚時健的橙子卻成功了?
就在剛剛,老褚走了,在上個世紀,大家對他的印象還固定在香菸這個標籤上。但等到他走的時候,我們的記憶中,卻似乎只留下了橙子。
1928年1月23日,褚時健和當時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出生於雲南的一個再也平凡不過的農民家庭,一直到九歲那年,他纔有自己的名字。抗戰勝利的前一年,褚時健離開家鄉前往省城昆明讀書,同年,根據《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結合上自己的時子輩,他更名爲褚時健,而這個名字,則伴隨着他一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時間一下子到了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是年,褚時健出任玉溪捲菸廠廠長。此後18年中,褚時健率領該廠領導團隊將陷入虧損的玉溪捲菸廠改造爲亞洲最大的菸廠,爲中國創造了991億元利稅。但後來,褚時健犯了法,並在1998年被雲南省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判處無期徒刑。新千年前,褚時健的簡歷就大致如此了。
新千年後,事情卻出現了轉機。2001年老褚獲得了減刑並因糖尿病進行了保外就醫,之後不僅因立功曾獲假釋,並在2011年刑滿出獄,可謂是一名傳奇人物。其實早在2002年保外就醫的時候,老褚就承包了兩千四百多畝的荒山,並種植了橙子,也就是今天名動全國的“褚橙”,被稱爲“雲南最好吃的橙子”和“中國最勵志的橙子”。
其中艱難的經過和勵志的故事就不多做贅敘了,總之,無論如何老褚成功了。七十六歲才獲保外就醫的他,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歲月成功翻身,洗去了“罪犯”的標籤,當他走的時候,大部分人只記得了“橙子大王”。
有趣的是,像橙子之類的農副產品,除了老褚在玩外,商界亦有不少大佬也充滿了興趣。比如柳傳志就曾賣過桃子,而潘石屹則選擇了蘋果,更驚人的是丁磊,放着好好的網易不去打理,不知道跟誰養豬去了。
但和老褚的橙子相比,他們的“副業”則有如雲泥之別,像柳傳志的桃子,曾經也是噱頭一枚,但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只剩下一條玩笑中的梗。實際上,柳傳志是非常尊重老褚的,曾在2013年,他就專門帶着聯想農業板塊的負責人及其團隊去雲南找過老褚,並進行了促膝長談。
當然,即使如此,柳傳志的桃子也沒有成功,而潘石屹的蘋果同時失去了蹤跡,至於丁磊的豬,除了在網易做活動送過易友外,好像在別的地方就沒有什麼音訊了。

那麼,在一幫商界大佬都在玩的農業中,爲什麼只有老褚成功了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卻只有一條——老褚是沒有任何退路的。
在2002年首次保外就醫時,他就已經七十四歲,已過古稀之年。所以嚴格來說,他只有一次機會,而且沒有任何退路,他的啓動資金,是靠自己的聲望借來的一千萬,如果不成功的話,那他這的輩子甚至可以進行提前定論。
但破釜沉舟的老褚博對了,褚橙上市後,無論是限售量還是口碑都大獲全勝,2011年,果園的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超過8000萬元。2012,褚橙年進入北京市場,引起更大狂歡。終於在刑滿釋放的那年,老褚算了翻了身,從此又變成回了一名大家都敬重的著名企業家。
而上面提到的三位商界大佬之所以沒有成功的答案也呼之而出了,因爲這些農副產品,或許只是他們的一時興起罷了,他們有自己的主業。即使桃子賣不出去,也不會餓死,頂多是身上拔了一根毛,僅此而已。
而時光匆匆,如今老褚走了,但他親手種下的褚橙,卻會一直跟他牢牢聯繫在一起,讓世人記住這個勵志的故事,和這個傳奇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