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战国时期的人物有哪些 春秋战国人物淳于髡简介

火烧 2022-05-09 12:03:38 1049
春秋战国人物淳于髡简介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淳于髡 chú yú kū 外文名:Chu Yuku 国籍:齐国民族:中原族出生地:黄县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86年死日期:约公元前310年职业:政治家和头脑

春秋战国人物淳于髡简介  

年龄战国人物

中文名:淳于髡(chúnyú kūn)

外文名:Chun Yukun

国籍:齐国

民族:中原族

战国时期的人物有哪些 春秋战国人物淳于髡简介

出生地:黄县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86年

死日期:约公元前310年

职业:政治家和头脑家

重要造诣:稳固和生长齐国新兴封建制度

性别:男

(历史3xm.com.cn)

淳于髡人物

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舌粲莲花。他屡次用隐言微语的体式格局讽谏威王,高枕无忧,刷新朝政。还屡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衔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政治头脑上,他主意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争中,鲜亮地显示了他这一态度。司马迁赞美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

司马迁《史记》说他“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幽默多辩,数使诸侯,何尝辱没。”并将之未来《幽默传记》之首。

齐威王当政初时,“好为淫乐永夜之饮”,国政荒乱,群臣莫敢谏。淳于髡针对齐威王好切口的特性,对齐威王说:“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齐威王邃晓他的意图极为惊奇,用切口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后振作起来,管理朝政,收复失地,使齐国又壮大起来。

齐威王八年(前349年),楚国发兵诛讨齐。齐威王命淳于髡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向赵国求援,淳于髡向赵王陈明利害关系。请其发兵。赵国立即派“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援齐,楚国闻之,连夜撤军。齐威王大喜,在后宫摆宴祝贺成功。当齐威王问其能饮几杯酒时,淳于髡借机又一次讽谏说:喝酒可多可少,但“酒极则乱,兴尽悲来,万事尽然”。齐威王越发置信淳于髡的话,今后罢永夜之饮,除淫靡之风。淳于髡终身机灵、幽默、婉言敢谏,舌粲莲花,出使幸不辱命,属浊世贤臣。(《史记》卷一)

微贱身世

淳于髡身世猥贱,其貌不扬。《史记·幽默传记》纪录:“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

“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四周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责罚。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异常低的。“赘婿”则源自于年龄时齐国的习俗。事先齐国习俗以为,家中的长女不克不及出嫁,要在家里掌管祭奠,不然不利于家运。这些在家掌管祭奠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完婚,只好招婿入门,因而就有了“赘婿”。这类习俗在齐地由来已久,一直到汉朝还很盛行。若是不是经济贫穷,有力授室,凡人是不会入赘的。淳于髡身为赘婿,更能够肯定他是身世于社会底层的了。稷下元老

只管淳于髡身世微贱,又身材矮小、其貌不伟,却得到了齐国几代君主的尊宠和注重。淳于髡在齐桓公田午兴办稷放学宫时已经是稷下师长教师。齐威王刚继位时,沉湎酒色,不睬朝政,淳于髡领先进谏,使齐威王幡然悔悟,厉行改革,齐国由是大治。他也被齐威王立为“上卿”,屡次代表齐王出使诸侯,都顺遂地

完成了义务。淳于髡由贱而贵,当然和齐国临时推行“举贤尚功”的统治政策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具有超乎凡人的伶俐和能力。伶俐超群

淳于髡依附本身的伶俐与能力,成为稷下师长教师中的代表人物。邹忌拜相时,他率稷下师长教师七十余人向其答辩,使得邹忌注重礼制、厉行改革;他与孟子举行过数次出色的论辩;荀子(约前313-前238)到稷下游学时,淳于髡这位身世微贱的稷下师长教师,已经是稷放学宫中元老级的人物,荀子常常向他讨教,其“隆礼重法”的主意受到了淳于髡头脑的影响。淳于髡还做过齐太子的先生,《吕氏年龄·阻塞》纪录“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父老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因而可知齐国国君对这位稷下元老的信托和倚重。

淳于髡得享遐龄,他死时,门生送葬者有三千人(《平静寰宇记》卷十九),足见其徒弟浩瀚、年高德劭。

幽默多辩

淳于髡在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幽默多辩”。淳于髡学识渊博,舌粲莲花,特别喜好在与人争执时应用“切口”。淳于髡的所谓“切口”,就是富于哲理的讽喻。他在与人争执和向国君进谏时,常经常使用讽喻注解本身态度,言辞幽默、寄义深入,每每使人心服口服、点头称是。因而,司马迁把他的业绩写入了《幽默传记》当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