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浯溪碑林石刻 元结简介 元结与浯溪碑林

火烧 2022-02-17 03:30:39 1040
元结简介 元结与浯溪碑林   元结  元结是唐朝时期道家学者、官员,原有著作多部,均佚,代表作有《大唐中兴颂》《丐论》《处规》《出规》等,他的《大唐中兴颂》被颜真卿镌刻于江边崖石。  元结简介   元
浯溪碑林石刻 元结简介 元结与浯溪碑林

元结简介 元结与浯溪碑林  

  元结

  元结是唐朝时期道家学者、官员,原有著作多部,均佚,代表作有《大唐中兴颂》《丐论》《处规》《出规》等,他的《大唐中兴颂》被颜真卿镌刻于江边崖石。

  元结简介

  元结(723-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反,曾率族人避难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元结与浯溪碑林

  大历二年(767)二月从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经祁阳阻水,泊舟登岸暂寓。受此处幽胜,遂将一条“北汇于湘”的元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独有”,撰《浯溪铭》,浯溪得名从此始。元结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铭》;还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异石“上筑一亭堂,命名“语亭”,撰《吾亭铭》。返任后,将三铭交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并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有了“三吾”之名。这三块碑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唐相袁滋书写的《吾亭铭》碑,现为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视为“国宝”。   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