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规矩 朱棣留下一条奇特规矩,明清皇帝一直沿用,却被雍正给废除了

朱棣留下一条奇特规矩,明清皇帝一直沿用,却被雍正给废除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驱逐胡虏,堪称一位有为之君。朱元璋的辉煌功业固然令人钦佩,另一方面,他的一些作为却饱受后人诟病。朱元璋性格复杂,为人残暴多疑,屠戮功臣、死后强迫妃嫔殉葬等恶行,成为他一生难以抹去的阴影。仿佛为了证明自己的“纯正血统”,朱明王朝的后辈皇帝,很多人都继承了朱元璋这种残暴狠辣作风。
朱元璋死后,因为皇位传承问题安排不当,导致孱弱的建文帝登基,强势骄横的藩王们统兵在外,留下了一个巨大隐患。燕王朱棣雄才大略不甘人下,悍然起兵造反,发起靖难之役,与侄子建文帝争夺天下。建文帝显然不是朱棣的对手,最终失去了帝位和性命,明王朝江山易手。
朱棣依靠强大武力优势夺取了天下,但天下人心却难以降服。尽管他的才干与胆识远远胜过建文帝,但另一方面,从儒家正统思想角度来说,朱棣的行为完全属于乱臣贼子篡位自立,彻底丧失了道义优势。因此朝廷中一批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对朱棣表示了极大不满和愤怒,甚至试图通过暗杀等方式,杀掉朱棣。
面对这些烦人的反抗势力,朱棣既怕又恨。为了彻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起到杀一儆百、压服人心的效果,朱棣对这些反对势力采取了严酷的镇压措施。在大肆屠戮铁铉、景清、方孝孺等忠臣的同时,朱棣还不解恨,实行了一条狠辣的规矩。把这些罪臣的家属女眷,发配到教坊司,成了为官绅富豪提供声色歌舞消遣的“乐户”。
成为“乐户”之后,这些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地位卑贱身份低微,饱受各种凌辱压迫。并且一入“乐户”,终身为奴,连子孙后代也必须世代沿袭下去,成了封建时期的社会最底层人物。朱棣用这种残酷之极的处罚方式,发泄对反对势力的怨恨,并以此警示后来者,看谁还敢和他作对。
自朱棣留下这条规矩之后,历代明朝皇帝都奉为金科玉律,沿用下来持续了数百年。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惩罚制度,比之凌迟等酷刑,更加具有威慑力,再桀骜不驯的凶悍人物,一想起自己的妻儿家小与后世子孙,从此沦为饱受摧残凌辱的贱民,都会不寒而栗。加之又是朱棣所立,某种程度上具有祖宗规矩的性质,因此无人敢于更改。
到了三百年后的清朝,乐户们的命运在苦苦煎熬数百年后,终于迎来转机。清朝前期,国家多事,没人顾得上理会这些事。雍正继位后,清朝各方面均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加之雍正本人在夺位之争中出手狠毒,被人认为是一个阴狠残暴之君,急于通过实行仁政来改变形象,乐户制度终于到了终结之时。
雍正元年,监察御史年熙上书朝廷,第一次提出乐户问题。年熙在奏折中说,山西陕西一带的乐户,都是永乐年间朱棣登基后,为了处罚建文帝的忠臣,把他们的妻女家属发配到教坊司,世代相传,数百年从事卑贱低微的行业。他们本都是忠臣义士的后人,如今不应继续再让他们受此折辱,应当允许他们更改户籍,从良为平民,以示皇上仁义爱民之心。
雍正看后大加赞赏,命令大臣合议此事。朝廷大臣秉承皇帝的心意,纷纷上书指出“压良为贱,前朝弊政”,有伤风化廉耻,应当予以革除。不久后雍正就颁布谕旨,正式着手实行废除乐户、“豁贱为良”。朱棣留下的规矩,三百年后在雍正手里才被推翻。背负弑兄杀弟恶名的雍正,也算办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