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恨水主要作品 张恨水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何对子女说“没有郝大哥,就没有我张恨水”?
张恨水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何对子女说“没有郝大哥,就没有我张恨水”?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
张恨水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何对子女说“没有郝大哥,就没有我张恨水”?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这就是张恨水走出家乡,来到大都市,寻求发展机会时所面对的新旧杂陈的社会现状。他于民国二年(1913年)只身来到上海,第一次走进这个人称“冒险家乐园”的现代都市。 >“冒险家乐园”上海 >那时,他丧父不久,失学在家,堂兄张东野便邀他来此求学。张东野是他二伯父张联炉的长子,比张恨水大六岁,早年也曾随祖父张开甲在江西景德镇及广信府生活、读书。他们既有最亲近的血缘关系,那么,在张恨水窘迫之时,张东野出手相助,自然不需要任何理由。在这里,张东野不仅推荐他报考了由著名革命党人、上海都督陈其美担任校长的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还介绍他认识了自己的同乡、同事兼同志郝耕仁,以及诗人石钟鸣。事后证明,对张恨水来说,与郝耕仁的相识,是他青年时代最重要的收获之一。直到晚年,他还对子女们说,“没有郝大哥,就没有我张恨水”。 >张恨水 >孙中山为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经月余即宣告失败,连带着苏州蒙藏垦殖学校也被迫解散,张恨水因此再度失学,不得不返回老家潜山。困居家乡数月之后,民国三年(1914年)秋天,张恨水无奈之中离开家乡,还是要到城市讨生活。这一次,他投奔的是在汉口一家小报做编辑的本家叔祖张犀草(谱名张兆良,字寿书,又作授书,号雄才,犀草、楚萍为其笔名)。在这里,除了给几家小报写写补白,发表过几首诗之外,他并没找到更多的事做。这时,因“二次革命”失败,陈其美被袁世凯下令通缉,逃亡日本,张东野亦受其牵连,不得已投奔文明话剧团,以艺名“颠颠”混迹江湖,在湘鄂一带排演新戏。当他们流落到汉口的时候,张东野便邀张恨水加入剧团,一起演戏去了。 >二次革命 >民国四年(1915年)上半年,张恨水一直随剧团在湖南各地巡演。六月,剧团来上海参加演出,住在法租界。这是张恨水第二次到上海,在这里,他遇到了已在芜湖《皖江报》任编辑的郝耕仁。这次相遇,鉴于张恨水年纪轻轻就有不俗的笔墨,郝耕仁劝他不要跟着张东野到处瞎跑瞎混,“可以到内地去找个编辑做做”。 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后来郝耕仁介绍张恨水到《皖江报》做编辑的先声,张恨水是动心了。到了秋天,天气转凉,无钱添置夹衣,张恨水病了一场,他用一件短夹袄押了点钱,买药吃了。在上海既混不下去,他便“借了路费回了安徽老家”。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很赞哦!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