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身能力不足 康熙明明实力不足,为何坚决裁撤强大的三藩?学者:三藩自作孽

火烧 2021-08-22 09:30:09 1049
康熙明明实力不足,为何坚决裁撤强大的三藩?学者:三藩自作孽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上奏请求归老辽东,康熙趁机令其移藩,并批准靖南王耿精忠撤藩的要求。三藩中实力最强的吴三桂眼看局势对自己不利,以退为进

康熙明明实力不足,为何坚决裁撤强大的三藩?学者:三藩自作孽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上奏请求归老辽东,康熙趁机令其移藩,并批准靖南王耿精忠撤藩的要求。三藩中实力最强的吴三桂眼看局势对自己不利,以退为进也上书请求撤藩,本以为康熙皇帝年纪轻轻不敢下定决心裁撤三藩,没想到康熙皇帝力排众议,竟然批准了吴三桂的撤藩请求。吴三桂一时间蒙了,眼看康熙派出的特使来到眼前,吴三桂感觉十分不快,遂决定起兵谋反。然而康熙年轻且实力不足,而吴三桂等三藩势力强大, 为何康熙会如此坚决裁撤三藩呢?

事实上,康熙早就对吴三桂、耿精忠等三藩心存不满,突然坚决裁撤三藩表面看似十分随意,实际上却是积压已久情绪的爆发。康熙时期,虽然清军已经入关很多年,但是民间的反清复明势力仍然存在,而三藩皆是曾经背叛大明的汉臣,既然他们能够背叛大明,也能够背叛大清,就这点足够让康熙心存芥蒂,而且三藩的存在,时刻都在给康熙添堵,可以说三藩被裁撤就是自作孽。

一、高昂的军费

康熙时期,虽然算是太平盛世,但是民间抗争仍然不断,清政府投入的军费比入关之前还要多,康熙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皇帝,一心就想国泰民安,但摆着面前的军费、赈灾、修建工程都需要大量的银两,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整个国家的花销。正在康熙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朝廷有一笔很大支出居然达到清廷年收入的六成,那就是三藩的费用。当时清朝的正赋(地丁税)还不到900万两白银,但是光吴三桂一年就需要朝廷拨款900多万两,也就是说清廷一年的正赋还不够付给吴三桂,更不用说三藩呢,那就是一笔巨款,关键还不能拖欠,只要一拖欠,催款的折子就一封封地传到京城,让康熙头疼不已。

大清入关初期,吴三桂等三藩并不敢有那么大的胃口,到了康熙时期,吴三桂等人一看康熙年幼,口味越来越大,清廷渐渐难以背负如此沉重的费用支出,而且康熙明显比顺治更加有野心,所以对三藩下手势在必行的事情。

自身能力不足 康熙明明实力不足,为何坚决裁撤强大的三藩?学者:三藩自作孽

二、三藩势力错根复杂,过于强大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一个朝代的皇帝希望看到臣子的势力慢慢强大到可以跟朝廷分庭抗争,康熙也是如此。清初期,为笼络叛明投清官员的人心,清廷给予了三藩很大的便利,在很多事宜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随着三藩的野心越来越大,事情也越做越过,不仅在盐政、冶铁等命脉经济中大肆垄断、上下其手,而且还控制着地方官员的任免,最为让统治者忌讳的是三藩在南下途中吸纳了精兵猛将,这些猛将在康熙时期,许多人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将领,兵权在身,例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等等。康熙虽然实力不足,但更不愿意吴三桂等三藩继续坐大,“撤亦反,不撤亦反”,所以肯定坚决裁撤强大的三藩。

事实证明,康熙赌赢了,对于叛明投清的叛臣,又转而举着“反清复明”的大旗,百姓怎么会支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