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俞允德 德简介
德简介 道教信仰 大道 道的初义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道的主要内涵道的主要功能德德的主要含义体道合德得道可以成仙道法自然自然的内涵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宇宙论 宇宙论开天辟地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天地开辟的
德简介
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
道的主要内涵
道的主要功能
德
德的主要含义
体道合德
得道可以成仙
道法自然
自然的内涵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宇宙论 宇宙论
开天辟地
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
天地开辟的过程
三十六天
幽冥世界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气
无极与太极
无极
太极和太极图
阴阳五行(1)
阴阳五行(2)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
太平的理念
清净无为
济世度人 人生理想 明道立德
道化教育 劝善行善 劝善行善
广积阴功
因果秘义
行善准则
修善方法
德,是道教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经典和其他中国古籍经常使用的字词。从世俗或儒家的角度来讲,「德」字多用指伦理道德、行为品德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如和、善、仁、爱等。道家则多从天地生成、万物化育的角度来使用「德」字,如《道德经》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庄子》〈天地〉则言:「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也就是说,「德」乃是「道」生成宇宙、化育万物的辅助者,其地位颇高、作用很大。如《易‧干》又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姚配中注曰:「化育万物谓之德,照临四方谓之明。」秦汉时期又有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五行之「德」乃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或势力,可以主宰天道和人事的一切变化。道教对于「德」字的使用,主要是继承先秦及秦汉时期道家的说法,同时也部分承认世俗儒家的说法,并且对「德」字的含义有所发展。以为得道成仙、长生久视以及祈禳拔度、济世利民等皆是「德」。如《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谓「德有三义」,一为「得于道果」,二为「成济众生」,三为「德不失也」。至于道教徒关于「德」的具体论述,更是多不胜举。如孟安排《道教义枢》〈道德义〉言:「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吴筠《玄纲论》则言:「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道德真经广圣义》,见《道藏》第14册。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