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芬芳 孔夫子曾“口吐芬芳”,一句髒話竟然流傳千古,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孔夫子曾“口吐芬芳”,一句髒話竟然流傳千古,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孔子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至聖先師,是一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認真理論起來,他也可算半個政治家,畢生行走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孔門有三千弟子,他的教育方式也被人們一直所推崇,主要特色是因材施教,根據個人的特長和興趣來學習。然而就是如此一位賢能之人,也曾大爆粗口罵過人,而且因爲罵的很解氣,而且不帶明顯的髒字,所以後來被歷代文化人所引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孔老夫子到底是如何“口吐芬芳”的?
衆所周知,孔子門下弟子很多,足有好幾千人,其中的賢者卻只有七十二人,所謂“賢者”就是那些通曉六藝的人。不過,很多人起初上課時的態度並不是很好,比如一個叫宰予的學生,可能是感覺孔子講得太無聊了,所以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要知道,孔子的授課方式是很先進的,他從來不搞滿堂灌,而是在輕鬆的氛圍裏,讓大家自己發揮,互相討論,互相進步。這樣的課堂應該是氣氛很活躍,大家都能參與進來的,然而宰予偏偏總是在課堂上睡着。
有一次孔子可能是心情不好,正好看見宰予又睡着了,然後當着衆人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一次宰予,說出了一番流傳千古的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意思就是說,這傢伙就像是腐朽的木材一樣,根本不堪用來雕刻,又像糞土砌成的牆一樣,根本就擦不乾淨,連糊上牆的資格都沒有,像這樣不求上進的人,我連批評你的心情都沒有了。
其實,孔子的這句話裏,包含了孔子多少對宰予的失望,或許覺得只批評並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於是才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這句話雖然讓宰予痛心疾首,卻也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從此宰予發憤圖強,終成“七十二賢人”之一。後來,這句話的前半句“朽木不可雕也”就被大家慢慢的傳承下來了,也成爲了許多老師嘴裏的口頭禪,目的就是爲了激勵和教育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我是文化原始人,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歷史領域,探究傳統文化,以上均屬個人觀點,若對您有所啓發,敬請點贊關注。每日分享美文美圖,帶您走進一段不爲人知的趣味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