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墓 揭秘著名将士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戚继光墓在哪里
揭秘著名将士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戚继光墓在哪里
戚继光怎么死的
提起戚继光,应该没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原因无二,只因他不但曾经大败倭寇,还建立了明代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戚家军,那么在明朝举足轻重的戚继光怎么死的呢?
戚继光雕像
明代是一个重文不重武的朝代,文官在明朝是很受器重的,而与此相对的武官在朝中无论是地位还是比例都是远远不如文官的,而戚继光身为一名武将很自然的一开始并不被看重,但是抗击倭寇的这几场战争让他发掘出了自己军事才能,而戚继光自己也知道武将的弱势,所以他和朝中一位手握实权的文官搭上了线,这个人就是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在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后,戚继光才能在朝中稳稳地掌握兵权、积极应战,也因此他才能完成全面抗击倭寇、北上对抗蒙古等成就,但是这一切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全都回到了原点,一直欺压武官的文官门在张居正的势力被迫认同武官,这对从明太祖时期就一直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官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被文官们大肆打压,就连皇帝都不再承认这位英雄的以往勋功,而是对他贬了又贬,连戚继光自己辞职都被皇帝用撤职作为对他的处分,最终这位风光一时英雄晚年只能独归故里。
戚继光回到故里后没过几年,就在对朝廷中的心灰意冷中,贫病交加的死去了。
提到戚继光怎么死的让后世人都比较惋惜,可惜英雄生错了时代,才会在落魄中不甘的死去。
戚继光墓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纵观戚继光一生的征战历程,戚继光大多时候都在东南沿海一带驻扎,随时随地为抗击倭寇做准备。公元1588年,戚继光因病去世。戚继光去世后,东南沿海一带人民感念戚继光为他们带来了安定与祥和的生活,将戚继光视为当地的保护神。
戚继光墓

如今,福建等多个地方修建了大量的戚继光祠堂,以示对戚继光的纪念。但是,戚继光墓只有两座,一座在福建永安,一座在河北献县。
首先,先介绍一下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的戚继光墓。详细一点来说,戚继光墓位于戚氏墓园的西南部。墓的整体由砖石堆砌而成,从外表来看,戚继光墓呈现半圆状。戚继光墓共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墓顶、墓门、墓道和墓室。墓室一共有两个,分别是前墓室和后墓室。根据测量,戚继光墓共长8.22米,共宽5.4米。早年间,戚继光墓遭遇过偷窃,墓室内部已经出现了损坏。1956年时,当地村民在造林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戚继光的墓志铭。但是,被当地村民砸成了小块状,而后被塞入到了墙体中。戚继光墓前还有石头雕塑作品,有数目可观的石马和石人。1987年,当地政府曾对戚继光墓进行了修葺。如今,墓丘位于台上正中位置,墓前的石马、石人依然站立两旁。戚继光墓前有两块碑文,一块记载了戚继光生平经历,一块记载了戚继光墓整修的过程。
位于河北献县的戚继光墓,只有一块书有“戚继光墓”的小石碑,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戚继光图片
显而易见,这张图片采用了水墨中国画的画法来表现戚继光这个留名青史的大将军。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笔触很细腻,纵使是用磅礴大气的水墨来描画这个人物也不会显得很粗糙。这也是作者的独到之处吧。
戚继光图片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细节来分析一下这张戚继光图片。首先我们来看图片中戚继光的形象部分。图中的他身穿红色战袍,头戴系着红缨穗子的铜盔,神采奕奕,将戚继光在战场上的英武神勇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图片上的戚继光是笑着的,嘴角微翘,眼睛注视着远方,像是刚下战场的时刻,战袍被鲜血染得通红,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依旧完好,他也是很满足的吧。大红色战袍在烈烈风中飘扬,作者将袍子的褶皱画的很清晰,此外,他还考虑到了光线强弱对人物的影响,所以,大家看到的戚继光袍子上的颜色深浅是不一致的,这更是显现出了作者精细的手法。
说完了图片中的人物,我们再来说说图片中的背景,作者以十分细腻的心思,将背景画成了翻腾的浪花,蓝色和白色相间,与戚继光身上强烈的大红色产生极大反差,能将观赏者心中的兴奋感成功的激发出来,再者,浪花和海风,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故事背景,或间接,或直接的表达出戚继光大战倭寇的一系列雄伟功绩。总之,这张图片成功的将一个历史人物画活了。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呢?戚继光生于公元1528年,卒于公元1588年。从历史时间来推测,戚继光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间和明朝万历年间。众说周知,戚继光是位著名的抗倭英雄,他的英勇事迹至今深入人心。戚继光之所以能在对抗倭寇上取得重大胜利,还得从戚继光生活的朝代说起。
戚继光雕塑
从时间来看,戚继光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明朝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衰弱,已经在嘉靖年间初见端倪。嘉靖皇帝努力地想要逆转明朝的危机,但是仍然无法阻止明朝陷入积贫积弱的危机。公元1546年,戚继光亲眼看见倭寇对沿海百姓生活的骚扰,他们抢夺百姓财产,并杀害手无寸铁的沿海百姓。戚继光非常愤怒,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经典名句。七年之后,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担任指挥佥事一职,在山东一带对抗倭寇。戚继光生活的明朝中后期,倭寇四处横行,让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发挥。
其次,戚继光生活的明朝实施了海禁制度。海禁制度在明太祖年间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到了嘉靖和万历年间,依然还在奉行。永历年间,明成祖为了显示明朝强大,让郑和率领军队三次下西洋。沿途的国家们都知道明朝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都想来此分一杯羹。明朝越是执行严苛的海禁制度,倭寇们就越想来沿海抢夺百姓财产。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继光,一直致力于对倭寇的抗击,由此,他也成为沿海百姓们的保护神。
戚继光官职
戚继光为明代的人,是一位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官职担任过不少,可以算得上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但是在他的晚年,可谓晚景凄凉,令人心痛。
戚继光图片
在1544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担任了登洲卫指挥佥事,正四品的官职,主要是明代的军事指挥的职务。即使当了这个官,戚继光的生活还是很窘迫的,他的妻子为了让他走关系请人吃饭,还变卖了首饰支持他。1549年,戚继光参加武举并中举,第二年,赶往北京参加会试,正好赶上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带兵入侵,戚继光临时被任命为总旗牌,在京城九门镇守。
1555年,戚继光官职为参将,在浙江都司镇守宁、台、绍三府。1561年之后,戚继光大战倭寇,此后3年,先是调取闽援助,后连连告捷,因此戚继光官职被升为蜀都督佥事,之后再次到福建一片援战,后又升为福建总兵。在之后,他在福建广东一带带领部队,最终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进犯。1568年,当年重用他的内阁大学时张居正死后,戚继光被弹劾免职,闲赋在家。十几年之后,又被重新任命南调广东镇守,没多久又再次被诬陷免职,他的部下也受到波及,被免职或者戍边。
晚年的戚继光生活贫困交加,令人痛惜。一代民族英雄,在晚年的时候,生病无钱买药,最终在1588年1月初病死在了登洲,令人嗟叹。
戚继光练兵
众所周知戚继光是一代名将,在他的将军生涯中他成立了一支戚家军。这支军队士兵都是戚继光亲自挑选的有能之士,据历史记载,戚继光在挑选人才时唯独不要伶俐之人。戚继光为什么这么练兵呢?
戚继光雕像
戚继光认为作为一个军官最重要的是品性。品性不好犹如养虎为患,即使这个人再有才能也终究会给自己带来祸端,而一个军官的素质决定了他施展才能的方向,上战杀敌这些都是后天可培养的,而品性却是天生的。所以在他认为,越是伶俐之人便越是狡诈难以管教。也正是由于戚继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给后面他带领的戚家军的成功带来了铺垫。这样优秀的一个人才将领经他带领的军队自然也不会差。戚继光还针对以前卫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颓废之气做出了调改,他认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士兵的气血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上战场,戚继光在戚家军中大大强调练兵要以气养兵,以心养兵。所以他往往是以自己做表率带领练兵,与士兵们共训练共进退。在戚继光这样悉心调教下,这支军队也是格外优秀。在战场上的机智勇敢和奋力抗争使寇军们望而生畏,可以说是中国战场上屈指可数的一支常胜军队。
戚继光的练兵之道如果放在今天还是非常受用的,以德服人以心养兵是他的战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经他带领的士兵个个都对他毕恭毕敬。他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是士兵心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