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姽婳将军是

姽婳将军是
姽婳将军
张培山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词》中,借贾政之口讲述了“姽■将军”林四娘的故事。
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
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
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称之为“姽■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
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
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
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
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著。
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所谓“白杆兵”,是一支手持白杆长矛的军队,以结实的白木为长杆,上面配刃钩,下面配铁环。
作战时,“钩或砍或拽,环则可锤击”,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
崇桢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
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
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惟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
崇祯感慨万千,写下了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
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让人体味的。
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
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秦良玉始终站在明王朝一边,清军入关南下,她率兵英勇抗击清军,被南明隆武帝封为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
当然,历史上领兵打仗的“姽■将军”还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隋朝的冼夫人,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等。
由此可见,历史上,女人们并不总是住在深闺,专攻女红,并不认同“战争让女人走开”这种说法。
她们还很积极地参与战争,更为生猛的是,她们也会参与叛乱。
东晋的晋安帝时期,当朝长史王廞在吴都发动叛乱。
他的军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将领大多是女人,还竟然和当朝司马——名将刘牢之对阵。
王廞不仅给女人以权益,而且给女人以权柄,让她们担任实际的官职。
他任命自己的女儿为贞烈将军,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居然任命一个一百多岁的老太太孔氏担任军中司马。
估计在两军对阵之时,名将刘牢之看到这位老太太一定会瞠目结舌,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孔老太太恐怕会以史上年龄最大最牛的女将军永载史册了,可谓前无古人,肯定也后无来者。
从军事的角度看,王廞这样做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种不可思议本身却显示了王廞对女性的特殊态度,他绝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似乎具有女性崇拜情结。
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对女权的尊崇,不是口头的理念,而是具体的实践。
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女性随着他一同起兵当“姽■将军”,感动她们的也许就是王廞对女性的那一片至情。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如果不因人费言,用崇祯皇帝写给秦良玉的这个诗句来总结一下历史上的“姽■将军”们还是很贴切的——“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历史,不但描绘着她们的妩媚婀娜和万种风情,也记载着她们纵横驰骋,冲锋陷阵的飒爽英姿。
参考资料:ribao.qingdaonews//2008-03/14/content_53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