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二百四十三卷原文及翻译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屡迁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至则贼已平,乃返。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中官李镇、张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振于狱,令代桓。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书持不可,请讨之,□zf忤。时执政者费宏、石、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甫闻命□卒。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谳上无异词,帝重违书意,特减鉴死遣戍。其他庇陈,排费宏,率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
(选自《明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赏赉逾度 赉:赐予
B. 延守仁教之 延:邀请
C. 书心弗善也 善:善良
D. 帝遣大臣按 按:考查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书持不可,请讨之,□zf忤
②甫闻命□卒
③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④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A.①则 ②以 ③因 ④乃 B.①与 ②而 ③因 ④乃
C.①则 ②而 ③为 ④以 D.①与 ②且 ③为 ④因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C.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D.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发生日食、地震后,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朝廷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下
的官吏。
B.嘉靖时期闹饥荒,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
粥来供应难民,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没有准许。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
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
D.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改判为发配充军。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4分)
②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3分)
(2)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遇事敢为”的两个事例。(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