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竹书纪年真实的历史 《竹书纪年》毁三观是真的吗?它是正史还是野史?

火烧 2022-10-23 15:49:24 1064
《竹书纪年》毁三观是真的吗?它是正史还是野史? 《竹书纪年》是官史,但却非正史,是春秋时晋国史官和战国时魏国史官所编写,也就是官方编撰的史籍。在西晋时给盗墓贼挖出来,但是内容过于惊世骇俗,不为统治阶级
竹书纪年真实的历史 《竹书纪年》毁三观是真的吗?它是正史还是野史?

《竹书纪年》毁三观是真的吗?它是正史还是野史?  

《竹书纪年》是官史,但却非正史,是春秋时晋国史官和战国时魏国史官所编写,也就是官方编撰的史籍。

在西晋时给盗墓贼挖出来,但是内容过于惊世骇俗,不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主流承认。

《史记》本是私史,也是野史,却给视为正史,是司马迁父子私下编写的,还有西汉博士褚少孙补写部分。

史记记载很多汉朝黑历史,不为汉朝统治者喜欢,但后来因为儒家思想占主流,史记影响力巨大,逐渐给接受为正史。

不能单单说谁真就谁假,只能不断去还原,任何史籍都不可避免带有主观看法,很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都是不同角度解读。

这两部史籍,都有共同特点,都是搜集了大量的传说,参考大量的资料,不同的是史记更偏于小说笔法,加入不少作者个人见解。

而且都是曾经散佚,古本丢失,今本都是宋朝或明朝人编撰,可能存在很多错误或给篡改的成分。

《史记》主要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史官,但这部史书却是他父亲和他私下编写,里面记载了大量秦汉的黑历史,司马迁秉承客观中立态度,不饰美,不掩恶。

但是史家多为儒生,司马迁也是儒生,他不可避免带有儒家那种天真的理想主义和春秋笔法,也难免主观,对汉武帝比较厌恶,对汉文帝比较推崇,他以个人标准推崇所谓某些人物,另外他也难免会给参考资料所误导。

上古时期,包括尧舜禹时的政治斗争就已经是很激烈,存在美化自己恶行的宣传,都喜欢吹嘘自己是因为德行好才给推举为首领,是为禅让制。

商末时,西周趁商军主力征讨东夷,率诸侯联军,以多胜少,商军的奴隶大批倒戈,招致大败。

周朝为掩盖自己曾经是商朝附属国的事实,美化自己政权合法性,大肆诋毁商朝和帝辛,乱泼脏水。

但到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日丧,日渐式微,诸侯国的史官们在写夏商周历史时,也不再忌讳周王室,大肆揭露周朝的黑历史。

春秋时期的儒生,包括孔子在编写春秋时,就习惯夹带私货,鼓吹仁义道德那套,在他笔下,越是远古就是发明发达,人民都文明守礼,淳朴善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越接近作者年代就是越差,最终逻辑都必然是要国家强盛,社会风气良好,就得推广他那套儒家学说,宣传仁义道德,孔子追求的是恢复到周初,希望诸侯安分守己,不再互相攻伐。

但其实都是作者的天真幻想,因为人类历史上,总体都是从黑暗向光明,从蒙昧向理性发展的,那样的越古越好,是违背常理的。

孟子也是如此,把周率领诸侯联军,以20万正规军欺负商军仓促拼凑的7万杂牌军,明明是以多欺少,却给他颠倒过来,说成是以少胜多,大败商军70万,是因为所谓的“仁者无敌”。

墨家也非常相信上古时期,都是自愿禅让。

但学儒出身的荀子却很怀疑那些古籍和传说,认为那些禅让都是假的,实际都是武力逼迫让位。

战国时的法家人物也普遍不相信,存在所谓自愿禅让的,认为存在囚禁和流放等等。

最后谨记几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时候也就是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罢了,因为人为因素,刻意加盐添醋,随意美化或丑化,只是随作者心情,或统治者的喜恶。

历史没有真相,只能不断还原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