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 大臣辞官回家,临走前向乾隆索要一件东西,乾隆勃然大怒
大臣辞官回家,临走前向乾隆索要一件东西,乾隆勃然大怒
历朝历代的大臣,得以配享太庙,与皇帝的列祖列宗同时接受后人的祭祀供奉,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在清朝太庙的众多功臣中,仅有一个汉人大臣,得以享有这种尊荣。此人就是张廷玉。张廷玉在康熙手下崭露头角,在雍正手下达到仕途高峰,荣宠盛极一时,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要职,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
雍正在位时,亲口许诺要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可见对他信任眷顾之深。乾隆继位之后,张廷玉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变化。雍正与乾隆,虽然是父子至亲,但乾隆皇帝为人行事,与他父亲却迥然有异。雍正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乾隆口虽不言,心中却颇不以为然。他登基之后,父亲雍正做过的事、用过的人,都陆续遭到他的废止与摒弃。张廷玉配享太庙之事,就是典型代表。
雍正在位时两大左膀右臂,鄂尔泰与张廷玉,因被乾隆视为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嫌疑,再也不复往日荣光。鄂尔泰最先倒霉,屡次因小过遭乾隆申斥,于乾隆十年病故。乾隆立即提拔自己亲信,三十余岁的讷亲,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位次在张廷玉之前。不久之后,乾隆又降旨,以怜惜体恤张廷玉年老为由,不必每日觐见。
张廷玉精于为官之道,老于世故,岂会看不出乾隆的心思。他意识到自己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举行新年宴会,大宴群臣。张廷玉借机向乾隆提出,自己年过七旬,不堪效力,请求恩准自己辞职回家养老。乾隆心照不宣,但他心思缜密,不肯让人说排斥先朝老臣,自然要客气挽留一番,但话却说的很刺耳。
乾隆对张廷玉说:“爱卿深受两朝厚恩,父皇遗命让你配享太庙,像你这样的元老重臣,岂有终老田园之理?”我们父子两代对你这么好,还准备让你进太庙,你好意思退休回老家享清福?张廷玉一听,我在这干,你看不上我,我要走你又说我不够意思。张廷玉一生谨慎,此时却口不择言,说了一句让他后悔的话。
张廷玉说,七十悬车古今通义,宋朝明朝都有配享太庙的老臣退休的先例。刘伯温也是生前退休,死后照样得以配享太庙,足以效仿。乾隆一听,心中恼怒不已,你什么意思?你要仿效贤臣刘伯温,那我就是暴君朱元璋呗?乾隆博学多识,口才极好,立即反驳道:“为人臣者,当法始终如一之人,如诸葛亮尽忠一生,此乃人臣之典范,不可存图逸之心”。
乾隆说,你张廷玉应该以诸葛亮为典范才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才是臣子的本分,怎可有贪图安逸之心。张廷玉听出了火药味,立即吓得闭口不言,叩头不已。结果双方算是结下了梁子。两人之间从此龌龊不断。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勉力支撑了一年多之后,再次提出辞呈。乾隆不愿再和他多纠缠,予以批准。张廷玉一时糊涂,顾念自己身后名声,向乾隆提出一个请求。他说,雍正帝生前承诺让他配享太庙,他怕有什么变故,得不到这项荣誉,“乞上一言为券”。恳请皇帝给他写个保证书,作为凭证。

乾隆心中十分恼火。他一生自诩英明神武,恩威皆由己出,最讨厌被臣下操纵要挟。碍于面子,他勉强压抑住心中不快,次日写了一道手谕,保证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按规矩,张廷玉享受如此荣宠,应该亲自入宫谢恩。但张廷玉年老体衰,就让儿子代替自己面圣谢恩。乾隆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对张廷玉的矛盾公开化。
乾隆陆续以张廷玉不进宫谢恩、交结朋党等罪名,狠狠批判羞辱了张廷玉一番,并让六部九卿合议定罪,让他颜面扫地,一生清誉付诸东流。接着又勒令他交出三代皇帝对他的赏赐之物,以示惩戒之意。年逾八旬的张廷玉受尽折辱,在寂寞忧郁中辞世。张廷玉死后,乾隆为了显示自己胸怀博大,还是让张廷玉牌位进入了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