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耳中炎图片 耳中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9-24 05:38:20 1032
耳中详细资料大全 耳中,经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内,即耳轮脚之中点,耳门孔上横梁取之,左右计2穴。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廓软骨,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
耳中炎图片 耳中详细资料大全

耳中详细资料大全  

耳中,经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内,即耳轮脚之中点,耳门孔上横梁取之,左右计2穴。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廓软骨,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主治寒暑疫毒,马黄黄疸,膈肌痉挛,呕吐,咯血,便血,咳血,皮肤瘙痒,急性胆囊炎,肝炎,流感,细菌性心内膜炎,流感,水肿,耳鸣,耳聋,眩晕,头痛,呃逆等。直刺0.1-0.2寸,局部有剧痛感,留针10分钟;灸3-5壮。

中文名称耳中英文名称ěrzhōng;HX1;ear center定  义耳穴。在耳轮脚处。套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耳穴名称和头皮穴线名称(三级学科)

基本介绍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隶属经络:经外奇穴主治:寒暑疫毒,马黄黄疸  功能:清热利湿,升清降浊操作:直刺0.1-0.2寸  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临床运用,附注,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定位

在耳廓内,即耳轮脚之中点,耳门孔上横梁取之,左右计2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廓软骨,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主治

寒暑疫毒,马黄黄疸,膈肌痉挛,呕吐,咯血,便血,咳血,皮肤瘙痒,急性胆囊炎,肝炎,流感,细菌性心内膜炎,流感,水肿,耳鸣,耳聋,眩晕,头痛,呃逆等。

操作

直刺0.1-0.2寸,局部有剧痛感,留针10分钟;灸3-5壮。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呕吐,呃逆,耳聋,耳性眩晕,心绞痛等。

附注

听宫穴别名耳中,但和本穴无任何关系。

相关论述

《备急千金要方》:“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