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有谁 一代纵横家之终章:2000多年前的那场交锋放到当今仍然有用
一代纵横家之终章:2000多年前的那场交锋放到当今仍然有用
英雄本色,传法后世
纵观整个战国时代,最精彩的并不是各国诸侯的个人表演,而是一批纵横家以卓越的智慧,超群的胆识在列国间周旋游说,操纵天下大势,玩弄诸侯于掌间的个人理想秀。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得一人可存国,失一人则国灭。他们的事迹令后人膜拜,他们的传奇令后世敬仰,他们的不朽令子孙难忘,所以汉人刘向在整理六国遗迹基础上,编订《战国策》来专门记录他们的传奇,将他们的智慧永传华夏子孙。
读书人找工作最好的时代
纵横家是一群什么人呢?读书人。
依周礼,人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到战国时代基本分为贵族和贫民,平民分士农工商等类别。读书人则属于士人,他们没有土地,没有世袭爵位,要想吃饭只有读书长见识,然后找个好老板拿工资吃饭。混得好的给诸侯打工,找份国相之类的经理工作;次一点的给士大夫打工,找份门客之类的白领工作;实在混不下去了自主创业当个教书先生也是可以吃饱饭的。
当时的社会除了士人外,其他平民大多是文盲,看今天的秦国小篆就知道了,那么复杂的文字谁看得懂啊,只有一天没事儿做的士人才会花时间去琢磨学习文字,农民商人有自己的工作,哪有闲工夫去识字写文章啊。
时代背景,诸侯招聘
纵观中国历史,只有战国时代是纵横家的舞台,因为现实的需要。
春秋时代是诸侯的舞台,那时周礼还有约束性,列国众多,生存空间相对足够。
统一王朝建立后是皇帝的舞台,天下只有一个国家,皇帝就是老大。
战国则不同,列国经过长期的兼并只剩下七个国家,其他小国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华夏族土地就这么点儿,你多占一块我的生存空间就窄了。
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列国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同时战国时代实在是变化太快了,以至于各国统治阶层智慧不够用。战国时代国际局势在变,世道人心在变,没有仁义道德,只有奸诈豪夺,人与人之间坑蒙拐骗,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整个社会乌烟瘴气,所以不管是诸侯还是士大夫都急需人才帮自己出谋划策以求生存。
天下纷争,横空出世
战国时代,列国经过变法和兼并后,国际局势大体分为:
秦国一流强国;
齐楚二流强国;
赵魏韩扛伤害;
燕国打酱油。
赵魏韩被夹在中间,需要联合抵抗大国;
秦国在西边可攻可守,需要拆散联盟,各个击破;
齐楚两国相对安全,作壁上观趁火打劫。
以苏秦、公孙衍为代表的合纵家联合六国攻秦,是为了保存生存空间;
以张仪为代表的连横家用萝卜加大棒离间各国拆散联盟,这是经理人的高级工作;
还有些并不为某个特定老板打工,而是到处打零工的白领,如苏代、苏厉、陈轸等,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挣钱,你拿钱给我,我帮你消灾。
这些都只是史料记载的纵横家,相信在战国时代,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可以想象,那是多么宏大的场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纵横家直观的特征就是会说会忽悠,其实不然,说话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之前是缜密地逻辑思维和对人细思极恐地揣摩。
不得不说纵横家有战略家的高度,他们对国际局势的分析偏僻入里,对未来走势了如指掌,所以才会料事如神。
可以想象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苦努力,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清晰的思维,充分的准备,怎么可能做到神一样的操作。
古人虽去,当代可法
战国时代的列国格局何其类似于当今的世界格局,战国时代的列国局势何其类似于当今的世界局势,战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何其类似于当今的世界纷争。
欧盟、东盟、非盟不就是苏秦的合纵吗?
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到处文攻武吓不就是张仪的连横吗?

当今所谓的政治斗争,国际博弈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玩儿过了的东西,并不新鲜。
当我们迷茫时,不如回头看看,去两千多年前的纵横家们身上找答案。
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和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他们的(22)列国(7)纵横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