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富国论和盐铁论 鹽鐵論(1):漢朝的一場經濟高端峰會
鹽鐵論(1):漢朝的一場經濟高端峰會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漢昭帝繼位登基。公元前81年(漢昭帝始元六年),漢昭帝發出詔書,讓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各地推選的賢良、文學之士共計六十多人就經濟
鹽鐵論(1):漢朝的一場經濟高端峰會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漢昭帝繼位登基。
公元前81年(漢昭帝始元六年),漢昭帝發出詔書,讓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各地推選的賢良、文學之士共計六十多人就經濟問題,尤其是鹽鐵專賣問題進行討論。賢良、文學——有道德、有文化、有見識的若干民間代表。
本次討論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大辯論,辯論極其精彩,辯題遠遠超出了鹽鐵的經濟範疇,對歷史與現實的經濟、文化、外交、道德觀念、歷史人物評價等多方面話題展開了全面的討論與分析。
這次辯論雙方發言直接犀利、毫無遮掩、切中要害,言辭或緊密結合實際、或引經據典闡述古今,實在是一場難得的秦漢文化高端峰會。辯論記錄由後來漢宣帝時期的恆寬整理完成。
我們在此摘錄部分精彩辯詞:
正方:文學賢良
反方:桑弘羊
評委會成員:漢昭帝(還小,十四歲,在位十三年,二十一歲就死了)、主政大臣霍光(霍去病的弟弟)
正方發言:我聽說,治民之道在於抑制工商末利,大興道德仁義之風,防止驕奢淫逸的社會風氣。你看看你現在,又是鹽鐵專賣、又是均輸平準、連白酒也弄了專賣,這不是與民爭利嗎,你這樣一搞,老百姓都被你們這些大農帶壞了,淳樸的民風都沒了,都去投機取巧,做生意賺錢,地都沒人種了,這是本末倒置,會傷及國家的根本的,我強烈建議,廢除鹽鐵專賣、還有這個均輸平準,對了,還有白酒專賣,進本退末,大力發展農業,抑制商業發展。——毫不客氣,直接進入主題。
反方桑弘羊:你不知道匈奴在邊疆天天折騰嗎?所以我們才修了那麼多烽火台,邊城要塞,這些東西不要花錢嗎?你以為我弄這些鹽鐵專賣、均屬平準幹嘛,這是要供應軍費開銷的,你說取消就取消,好,取消之後,內無錢糧,外無軍備,邊疆的戰士連飯都吃不飽,你說說看,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取消!——現實很殘酷,不能憑空想!
正方:孔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家國天下,不怕東西少!怕分配的不公平,不怕窮,怕民眾不安定。所以聖人從來不說什麼利啊、多啊、少啊什麼的,關鍵在於要廣行仁義、推行道德教化,只要這樣做了,無論遠近都會心悅誠服,所以,善克者不戰,善戰者不師,善師者不陣,善於取勝的不用戰鬥,善於戰鬥的不需要軍隊,善於用兵的不需要什麼排兵布陣,王者推行仁政,自然天下無敵,哪裡用得著花錢呢?——該怎麼評價呢?理想主義者。
反方桑弘羊:匈奴很殘暴,很狡猾,殺了我們這麼多人,都打幾十年了,你覺得匈奴很聽話嗎?要不你上?你又不能上戰場血戰到底,又不能幹掉匈奴,又準備廢掉鹽鐵專賣這些措施,仗誰來打?軍費誰來出?軍備誰來負責?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根本不敢考慮邊疆的戰事。——你可以想想桑弘羊的表情。
正方:古人崇尚道德而盡量減少用兵,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外邊的人不服,加強內部的自我修鍊,他們就服了。你現在大舉興兵,勞師遠征,糧食轉運艱難,兵士在外受苦,老百姓在內受罪,你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就不惜一切代價搞鹽鐵,只考慮眼前,不考慮長期的影響,這樣不是長久之計,不能長期這樣弄下去,得不償失,現在也打的差不多了,鹽鐵要廢掉。——退了一步。
反方桑弘羊:古之立國家者,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從古到今,國家要興盛,所謂的本末都要發展,要互通有無。建立商業貿易,聚集各種貨物,大家各取所需,有什麼不好。你不是講孔子嗎,我告訴你,《易經》上也說了,通其變,使民不倦,要靈活,要讓老百姓方便。沒手藝人,農業沒工具,沒商人,貨物流通斷絕,農民連手裡的鋤頭都買不到,拿什麼種地?哪裡來的糧食?所以,現在也要繼續鹽鐵、均輸,有了這些,才能貨運流長,滿足各方面的需求。現在也不能取消!——書得多看。(待續)
很赞哦!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