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匡胤是文将还是武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

火烧 2022-05-29 00:12:47 1033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种开国功臣最后参照杀戮的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开国将帅严重威胁到皇权或者是皇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种开国功臣最后参照杀戮的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开国将帅严重威胁到皇权或者是皇权的继承问题。历来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大杀功臣,如朱元璋;一种是留下权臣,如李世民,但是这两种都不是最佳的办法,赵匡胤就选择了一种比较和平分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篡夺后周的天下,被黄袍加身成为皇帝,而促成他完成这一行动的主要人员都是“义社十兄弟”的成员。等到赵匡胤坐稳了地位,他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收到威胁,便以天下动乱不安的缘由请教当时的丞相赵普,赵普认为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所以消除威胁的办法就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不久之后即公元961年,刚刚登基不满两年的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召集自己的一帮兄弟吃饭,酒喝到正起劲,赵匡胤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最后传达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手握重兵,虽然对我很忠心,但是我担心你们手下的人对你们同样来个黄袍加身。那些大将一听,酒都醒了,第二天就都跑到赵匡胤那你交了兵权,这便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有后人杜撰的情况,但是赵匡胤手下的这帮将军的确将兵权交出来了。

中主要的几个掌管兵权的人在后来的情况如下:

石守信: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公元961年赵匡胤解除宿将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第二年石守信自己上表请求解除兵权,被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专任天平军节度使。

王审琦:北宋建立后为殿前都指挥使、兼任泰宁军节度使。公元961年王审琦被迫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

高怀德:北宋建立后,为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公元961年交出兵权任归德军节度。

张令铎:北宋建立后,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想当于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公元961年被免去军职,改任镇宁军节度使。

李继勋:北宋建立后,加官检校太尉。在公元961年没有被赵匡胤免去军职,并且长期担任宋朝抗击辽国的前锋大将。李继勋没有参入陈桥兵变,且长期带兵在外征战,这是他没有被免去军职的重要原因。

韩重赟:北宋建立之后,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公元961年韩重赟非但没有被削减兵权,而且还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正长官,但是在6年以后有人上告赵匡胤说韩重赟养私兵,被赵匡胤罢免军职,出为彰德军节度使。

以上基本为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主要的几个掌权者,可以看到在公元961年,除了李继勋和韩重赟基本都被解除了兵权,而李继勋是因为长期在外不够称威胁没有被解除兵权,韩重赟则是被赵匡胤重用,不过也在6年之后因为触犯了赵匡胤的忌讳被撤职。

从实际情况来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并没有将军反对因为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坐稳皇帝位置后,就开始不让这些将军带兵打仗,即使他们不交出兵权,手中的权利也会被赵匡胤一点一点剥削调,所以石守信在第二年主动交出了兵权。所以说及时“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杜撰的,但是赵匡胤瓦解他们手中的 兵权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体来说,可以将“杯酒释兵权“看做是一个交易,赵匡胤包这些大将平安富贵,这些大将消除对赵匡胤的威胁,大家何乐不为呢。

赵匡胤是文将还是武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
赵匡胤(22)兵权(6)节度使(1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