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和逊尼派谁好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历史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历史
1.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逊尼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存在
“什叶”是阿拉伯语音译,是“追随者”的意思。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 什叶派和逊尼派主要是因为关于继承者的问题发生分歧。
从历史上说是这样的: 公元610年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信徒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领袖,共四人)是合法继承人。
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后来的“逊尼派”。该派把穆罕默德早期追随者的言论和事迹编成一本书——《圣训经》,称为《逊奈》。
“逊尼派”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穆斯林90%属于这一派。
他们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自称“正统派”。
另一部分人,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支持这一主张的穆斯林后来被称为什叶派。
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属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
什叶派否认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法作为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称宗教领袖的最高领袖为伊玛姆,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此后,直到第12代伊玛目,均是阿里的嫡传子孙。
从法源角度来看,逊尼派公认四个法律源泉,即《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推理。而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决。
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发生过隋芬之战、骆驼之战等战役。 由于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压迫等历史上的原因,什叶派对西方有着深刻的敌视。
从1920年代起,主要什叶派学者纷纷着重批判西方特别是英国帝国主义,反对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控制,成为现代什叶派意识形态和宗教理论的有机部份。 当然,什叶派和逊尼派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那些都不少主要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上面所说的关于继承者的区别。
大体就是这些。
2.穆斯林世界,逊尼派与什叶派有什么渊源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
“逊尼”和“什叶”都音译自阿拉伯语,前者意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大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
在教义方面,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
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在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
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
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在黎巴嫩、也门、土耳其、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叙利亚、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有一定数量。什叶到底是怎样一个教派,其分布又是如何?当今回教世界中,什叶派是逊尼派主流之外最大支派,其源流可以一直追溯到回教史的最早期。
“什叶”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义谓“党派”,源自回教早期的“阿里党(什叶阿里)”,这里的阿里,便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顺便说一下,阿里作为穆罕默德的堂弟而娶其女儿法蒂玛为妻,似乎有违中国的辈分区别。
但是从历史角度,这不仅是包括阿拉伯和犹太人的闪族文化风俗,也常常见于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中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父母,便是舅舅和甥女结婚。
什叶派的产生,起源于穆罕默德逝世之后,以阿拉伯半岛北部部落传统势力为一方,和强调先知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势力为另一方之间的分歧。当时阿里才三十岁出头,尽管他在传播和捍卫新兴宗教时贡献巨大,出于阿拉伯社会的尊老传统,第一任回教政教合一领袖哈里发(阿拉伯语“继承者”),由代表传统部落势力的阿布巴克出任。
此后哈里发再传三传,都落在传统势力手中,刺激了回教内部的分歧。第三任哈里发遇刺后,在反对派的推举下,阿里终于出任第四任哈里发。
但是阿里出任哈里发,反而加剧了回教内部的纷争,以至公开内战,并终于导致阿里在公元661年被政敌刺杀。此后阿里的儿子哈桑尽管“高票当选”哈里发,却被迫让位,让政敌登位而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唐书》记载中称之为白衣大食),“阿里党”由此开始遭到大批迫害,甚至连阿里本人也遭到“批判”,什叶派也因之成形。
因受迫害而隐瞒身份 什叶派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是公元681年,阿里的另一个儿子胡赛因作为当时先知穆罕默德硕果仅存的外孙和“阿里党”的领袖,公开举起反抗主流派的大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战败被杀害。这一事件(以及阿里的被刺)成为今天什叶派悲情心结的历史起点。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后,4月下旬近百万什叶派信徒前往卡尔巴拉城朝圣,震动美国朝野,便是纪念胡赛因的殉难(回历每年正月初十)。从胡赛因殉难开始,什叶派一直代表了回教中的非主流派,受到主流派的压制、歧视和迫害。
例如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利用什叶派力量推翻倭马亚王朝后,又反过来迫害什叶派信徒。但是这种逆境,也加深了什叶派的宗教信念和凝聚力。
什叶派有一个自我隐瞒身份的“他欺也”教义原则,就是出于这一受迫害历史。据一般估计,在整个回教世界,什叶派约占10%。
但由于“他欺也”原则,这一比例可能低估。例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便估计中东地区什叶派人口有1亿2500万,占本地回教总人口的12%以上。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什叶派有分化出好些支系,现存主要有三大分支。第一,十二伊玛目宗,是什叶派的最大宗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和波斯湾其他地区(包括沙地阿拉伯东部),其他分布在阿塞拜疆(原伊朗领土)、阿富汗、黎巴嫩、叙利亚、印度次大陆等地。
第二,五伊玛目宗,主要分布在也门,据称占当地人口40%之众。第三,伊斯马义宗(也称七伊玛目宗),主要分布在印度、中亚、伊朗、叙利亚、东非等地。
另外,目前控制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政权,属于阿拉维教派,也算是什叶派的一个支派。现代已经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巴哈依教,早先也出自什叶派一支。
在上述提及的地区之外,什叶派的分布非常广泛,从中国新疆到亚洲各地,都有人数不明的什叶派。但是因为主流派的压制和“他欺也”原则,其具体情况常常扑朔迷离。
例如马来西亚曾经宣布什叶派为非法,证明东南亚也有潜在的什叶派温床。什叶派信奉“伊玛目”教义 在伊拉克,巴格达以西50公里的费卢杰镇,是萨达姆执政复兴党的据点,也是逊尼派回教徒的聚居地。
什叶派与逊尼派在宗教教义上的最大区别,是什叶派信奉的伊玛目教义。“伊玛目”一词在阿拉伯文中原来只是指祈祷。
3.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恩怨情仇
主要是宗教性质的冲突。
逊尼派,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称“正统派”,与什叶派对立。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原意为追随者,专指拥护阿里的人,与逊尼派对立。全世界大约有10-15%的穆斯林属于这个教派。
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不难理解的,和国共内战性质一样。只不过分开的时间太长。
什叶派逊尼派之争是先知死后教派出现分裂的后果,简单说逊尼派遵从主流教义,认为各哈里发(哈里发的意思是“信徒之长”,等于是教义继承人)就是教权的继承人;而什叶派则认为只有和先知同血统的且身为先知女婿的阿里及其后裔才是正统的教权继承人,其他哈里发都是篡位的。
4.什叶派和逊尼派有什么区别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 1、伊斯兰社会领导权方面 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
2、教义方面 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
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 在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
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伊朗现在的哈梅内伊)。 3、派别法律文本方面 从法源角度来看,逊尼派公认四个法律源泉,即《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推理。
而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决。 在具体的部门法当中,什叶派教法与逊尼派教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遗产继承和婚姻制度两个方面。
在继承法方面,什叶派以血亲的权力为基本原则,规定了三类顺位继承人,他们分别是死者的直系后裔和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后裔及祖父母,叔伯姨婶及其后裔。这一分配方式强调家族成员的利益,与逊尼派保留氏族成员的特殊继承权力的做法不同。
另外,在什叶派的继承原则中,女性和母系亲属都按照女儿或姐妹的份额类推继承,而在逊尼派中,这些人只是最后的顺位继承人,因此,女性享有较为有利的继承权。 在婚姻方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什叶派的临时婚姻制度。
临时婚姻,即“穆塔尔”是一种穆斯林男子与无配偶之女子事先约定期限的婚姻形式。双方在婚前立契约为据,规定时限和女方应得的彩礼。
正式婚姻所附带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完全适用于临时婚姻。比如,所生子女视为婚生子女,但是女方不享有赡养权和继承权。
临时婚姻不为逊尼派教法所认可,而且当事人还可能面临私通的指控。但是,什叶派教法视这一做法为合法。
4、在人员分布方面 在全世界超过15亿的穆斯林中,90%为逊尼派(中国穆斯林也主要为逊尼派),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逊尼派国家。 另10%主要是什叶派,其中一半分布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
什叶派在伊拉克、巴林以及阿塞拜疆占人口多数。在黎巴嫩,什叶派虽占少数,但他们人数不少,且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形成该国最大的单一宗教群体。
在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叙利亚,什叶派都占少数,但统治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教派是什叶派的分支。在也门,什叶派派系栽德派占该国人口的45%。
沙特当下领导的军事行动的目标——也门胡塞叛军——就属于栽德派。 扩展资料: 什叶派(阿拉伯语:شيعى)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又译作“十叶派”。
什叶派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 什叶派(英文:Shi'ites)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
与逊尼派对立。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尊奉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贤人,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
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十二伊玛目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等支派和许多支系。 逊尼派(Ahl a1—Sunnah),英文名:Sunnite,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称“逊奈与大众派”。
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与什叶派并称为不同的两大政治、宗教派别。 “逊尼”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遵守逊奈者”,亦即“遵循传统者”。
穆斯林大多属逊尼派。该派有四大教法学派:哈乃斐教法学派、马立克、沙斐仪、罕百里学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什叶派、百度百科--逊尼派。
5.关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来历
关于什叶派的来历
--------------------------------------------------------------------------------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是与逊尼派相对立的派别。只承认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为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反对倭马亚王朝。该派确立了与逊尼派哈里发学说相异的伊玛目教义。
什叶派把伊玛目作为穆斯林政教领袖和统帅,其地位和权力由安拉确立;伊玛目一贯正确,永不会犯错误,继承了穆罕默德的一切美德和学问;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只有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才有资格为伊玛目。主张《古兰经》有表义和隐义之分,只有伊玛目才能通晓和解释《古兰经》的隐义。允许在遇到危险和迫害时可隐瞒自己的信仰和某些宗教习俗。允许临时婚姻等。什叶派内部因对伊玛目继承人的世系发生意见分歧,又产生许多支派。主要的有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其中十二伊玛目支派为什叶派人数最多的主流派,从1502年起为伊朗的国教。9-12世纪,什叶派曾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建立过卡尔马特国、布韦希王朝、法蒂玛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等。现在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占全世界穆斯林15-20%。
关于逊尼派的来历
--------------------------------------------------------------------------------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全称为"逊奈和大众派",自称正统派。它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主流派,世界穆斯林大多属逊尼派。该派早期作为穆斯林的主体派别,得到历代哈里发的支持和保护,于9-10世纪确立和完善了其教义学说体系,遂发展成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派别。
在政治上,该派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大哈里发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同时也承认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历代哈里发的宗教政治领袖地位,并形成了以哈里发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在经典上,该派认为《古兰经》是安拉无始的语言,是穆斯林信仰和立法的最高原则,圣训是对《古兰经》的补充和阐述,也是穆斯林行教和言行的准则。它为世界大多数穆斯林所奉行,逊尼派约占全世界穆斯林总数的80%以上。
6.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逊尼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存在
“什叶”是阿拉伯语音译,是“追随者”的意思。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 什叶派和逊尼派主要是因为关于继承者的问题发生分歧。
从历史上说是这样的: 公元610年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信徒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领袖,共四人)是合法继承人。
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后来的“逊尼派”。该派把穆罕默德早期追随者的言论和事迹编成一本书——《圣训经》,称为《逊奈》。
“逊尼派”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穆斯林90%属于这一派。
他们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自称“正统派”。
另一部分人,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支持这一主张的穆斯林后来被称为什叶派。
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属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
什叶派否认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法作为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称宗教领袖的最高领袖为伊玛姆,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此后,直到第12代伊玛目,均是阿里的嫡传子孙。
从法源角度来看,逊尼派公认四个法律源泉,即《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推理。而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决。

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发生过隋芬之战、骆驼之战等战役。 由于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压迫等历史上的原因,什叶派对西方有着深刻的敌视。
从1920年代起,主要什叶派学者纷纷着重批判西方特别是英国帝国主义,反对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控制,成为现代什叶派意识形态和宗教理论的有机部份。 当然,什叶派和逊尼派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那些都不少主要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上面所说的关于继承者的区别。
大体就是这些。
7.逊尼派与什叶派为什么对峙
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矛盾的渊源与影响 阿舒拉为阿拉伯文“第十日”的译音,因为这一节日一般在伊斯兰教历正月10日举行。
这个节日是为纪念7世纪遇害的伊玛姆·侯赛因而设立的,他是先知穆罕莫德的孙子,也是什叶派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时期的领袖,死后就葬在了巴格达以南约50英里的卡尔巴拉。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后人在由谁继任哈里发(即继任人)的问题上产生分歧。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执政期间,穆阿维耶同他争权夺利,后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维耶取得哈里发地位,建立了伍麦耶王朝,此后阿里党人在反对伍麦耶王朝的斗争中逐渐发展成为什叶派。公元689年,阿里的次子侯赛因反对穆阿维耶临终前要求拥立其子继任哈里发,拒不宣誓,同时接受也对伍麦耶王朝不满的库法人的邀请,率领部属离开麦加,前往库法,在经过伊拉克的卡尔巴拉时遭到伍麦耶人的袭击,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
从此什叶派就把这一天,即伊斯兰教历61年1月10日定为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每到伊斯兰教历的第一个月,什叶派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而卡尔巴拉理所当然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心中的圣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几十万什叶派穆斯林从伊拉克各地、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什叶派居住地来到这里朝圣。
半岛电视台报道,今年阿舒拉节的高潮日,3月2日,在伊拉克卡尔巴拉和巴格达发生一系列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时什叶派穆斯林正在过阿舒拉节,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爆炸案可能是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
1917年,21名在纳杰夫的什叶派领导人给正在向巴格达挺进的英国军队修书一封,强烈要求英军占领伊拉克,推翻逊尼派土耳其人的统治。 英国人真的成了伊拉克占领军,但并没有满足什叶派的要求,让什叶派在伊拉克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反,英国人在伊拉克扶持了一个王室政权。
自1921年伊拉克进入现代社会,到1958年由军官阿布德·卡西姆推翻了王权统治,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共经历了23个政府,其中只有4个政府是由什叶派人士出任总理的。 卡西姆成为伊拉克的首任总统后,曾试着满足什叶派与逊尼派平起平坐的愿望,什叶派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得到了卡西姆的认可。
然而,卡西姆后来被他的老伙计阿布德·萨里姆·阿里夫赶下了台。阿里夫是一名逊尼派穆斯林。
然而,1966年发生的一起坠机事件,让阿里夫死于非命。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阿布德·拉赫曼·阿里夫。
1969年,拉赫曼·阿里夫又被伊拉克复兴党赶下台,阿拉伯逊尼派人士哈桑·巴克尔上台执政,成为伊拉克的新总统。1979年,他的位子被萨达姆占据。
在20世纪下半叶,什叶派就再也没有尝过在伊拉克政府任高官的滋味。历任政府都指责什叶派大腿向外扭,对伊朗人忠心耿耿,对逊尼派怀有敌意。
由于萨达姆大权独揽,什叶派敢怒不敢言。直到1991年,什叶派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揭竿而起。
当时正值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后撤,什叶派发动突然袭击,扣押了数万名手无寸铁的伊拉克士兵,整个伊拉克南部呈现叛乱状态。这个时候,萨达姆抽调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进行干预,最后将什叶派的叛乱镇压下去。
什叶派指责伊拉克政府滥用武力,什叶派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数千名什叶派人士逃出伊拉克,成为最坚定的萨达姆的反对派。从一开始,这些什叶派人士就毫不掩饰将萨达姆赶下台的目标,即使将伊拉克交给一支外国军队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政治分析人士和知识分子指责伊朗在背后给这些什叶派人士充腰,激化伊拉克什叶派与政府的矛盾。 2003年4月9日,美国人将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什叶派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什叶派对美军的占领提出了和平抵抗的口号,但什叶派民兵显然希望美军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留在伊拉克。 伊拉克的悠久历史上很少有部族冲突的记载,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真正交锋应该是从伊拉克战争后开始的,而且有迅速升级之势。
2003年8月,伊朗支持的什叶派著名领导人巴奇克·哈基姆在纳杰夫遭到汽车炸弹袭击,不幸身亡,今年2月,巴格达也有一名逊尼派领导人被谋杀。什叶派还在几座城市接管了逊尼派的清真寺。
美国攻陷巴格达后,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的清真寺都多次遭到不明枪手的袭击。 很多伊拉克人都表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没有仇恨,他们指责外国势力企图在伊拉克宗教派别间挑起战争。
的确,即使在今天,伊拉克几个主要部族中既有什叶派,也有逊尼派,两派之间也保持着通婚的传统。可是,两派之间存在矛盾同样是事实,现在的问题是,两派能否从国家利益出发,化解矛盾,避免流血。
8.关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来历
关于什叶派的来历--------------------------------------------------------------------------------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
是与逊尼派相对立的派别。只承认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为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反对倭马亚王朝。
该派确立了与逊尼派哈里发学说相异的伊玛目教义。 什叶派把伊玛目作为穆斯林政教领袖和统帅,其地位和权力由安拉确立;伊玛目一贯正确,永不会犯错误,继承了穆罕默德的一切美德和学问;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只有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才有资格为伊玛目。
主张《古兰经》有表义和隐义之分,只有伊玛目才能通晓和解释《古兰经》的隐义。允许在遇到危险和迫害时可隐瞒自己的信仰和某些宗教习俗。
允许临时婚姻等。什叶派内部因对伊玛目继承人的世系发生意见分歧,又产生许多支派。
主要的有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其中十二伊玛目支派为什叶派人数最多的主流派,从1502年起为伊朗的国教。
9-12世纪,什叶派曾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建立过卡尔马特国、布韦希王朝、法蒂玛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等。现在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占全世界穆斯林15-20%。
关于逊尼派的来历--------------------------------------------------------------------------------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全称为"逊奈和大众派",自称正统派。
它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主流派,世界穆斯林大多属逊尼派。该派早期作为穆斯林的主体派别,得到历代哈里发的支持和保护,于9-10世纪确立和完善了其教义学说体系,遂发展成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派别。
在政治上,该派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大哈里发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同时也承认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历代哈里发的宗教政治领袖地位,并形成了以哈里发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在经典上,该派认为《古兰经》是安拉无始的语言,是穆斯林信仰和立法的最高原则,圣训是对《古兰经》的补充和阐述,也是穆斯林行教和言行的准则。
它为世界大多数穆斯林所奉行,逊尼派约占全世界穆斯林总数的80%以上。
9.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
逊尼派和什叶派。
逊尼派是主流派别,占绝大多数,约90%,什叶派是第二大派,约占10%。一、历史渊源 逊尼派和什叶派主要是因为在默罕默德继承人的问题上,发生分歧,从而慢慢发展成不同派别。
在当时看来,也可以看成是两种政治力量的斗争。 公元610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于是,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一部分人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后来的“逊尼派”。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逊尼派虽然将其他不同信仰视为异端,却同时提倡求大同存小异,融合不同见解,努力调合真主的无限权威和人的责任这两在历史上。
另一部分人,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作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支持这一主张的穆斯林后来被称为什叶派。
“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什叶派否认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法作为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称宗教领袖的最高领袖为伊玛姆,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
此后,直到第12代伊玛目,均是阿里的嫡传子孙。 后经协商,逊尼派支持的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为默罕默德逝世后的前3任哈里发,什叶派支持的穆罕默德堂弟、女婿阿里,最终成为第4任哈里发。
但在麦地那经历了5年的动荡统治岁月后,于661年被杀。统治期间,阿里遭到了倭玛亚王朝创建者穆阿维叶的挑战,后者接替阿里成为哈里发。
此后阿里党人在反对伍麦耶王朝的斗争中逐渐发展成为什叶派,当权派则慢慢发展成逊尼派。 PS:有文章曾经持有此种观点(供参考):当时支持逊尼派观点的主要是富人阶层,他们有钱有势,很多人是默罕默德的政治好友,在默罕默德创建政教合一的政权时,出过很大力,他们自然希望大家选举产生,也就是说谁牛谁就上。
而支持什叶派观点的主要是“贫下中农”,主要是当初追随默罕默德的那批人。他们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挑起大梁,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他们自然视默罕默德这一系为正统,而不想权利落入其他当权派的手里。
二、主要区别1、伊斯兰社会领导权方面 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2、教义方面 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
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
在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伊朗现在的哈梅内伊)。
3.派别法律文本方面 从法源角度来看,逊尼派公认四个法律源泉,即《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推理。而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决。
在具体的部门法当中,什叶派教法与逊尼派教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遗产继承和婚姻制度两个方面。 在继承法方面,什叶派以血亲的权力为基本原则,规定了三类顺位继承人,他们分别是死者的直系后裔和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后裔及祖父母,叔伯姨婶及其后裔。
这一分配方式强调家族成员的利益,与逊尼派保留氏族成员的特殊继承权力的做法不同。另外,在什叶派的继承原则中,女性和母系亲属都按照女儿或姐妹的份额类推继承,而在逊尼派中,这些人只是最后的顺位继承人,因此,女性享有较为有利的继承权。
在婚姻方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什叶派的临时婚姻制度。临时婚姻,即“穆塔尔”是一种穆斯林男子与无配偶之女子事先约定期限的婚姻形式。
双方在婚前立契约为据,规定时限和女方应得的彩礼。正式婚姻所附带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完全适用于临时婚姻。
比如,所生子女视为婚生子女,但是女方不享有赡养权和继承权。临时婚姻不为逊尼派教法所认可,而且当事人还可能面临私通的指控。
但是,什叶派教法视这一做法为合法。4、在人员分布方面 在全世界超过15亿的穆斯林中,90%为逊尼派(中国穆斯林也主要为逊尼派),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逊尼派国家。
另10%主要是什叶派,其中一半分布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 什叶派在伊拉克、巴林以及阿塞拜疆占人口多数。
在黎巴嫩,什叶派虽占少数,但他们人数不少,且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形成该国最大的单一宗教群体。在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叙利亚,什叶派都占少数,但统治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教派是什叶派的分支。
在也门,什叶派派系栽德派占该国人口的45%。沙特当下领导的军事行动的目标——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