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历史上姓施的名臣功将

火烧 2022-07-29 21:39:47 1050
历史上姓施的名臣功将 施琅。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

历史上姓施的名臣功将  

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1]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

[2]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

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3]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4] 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荐施琅,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历史上姓施的名臣功将

施琅在收台后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

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还有施绩,施肩吾,施承志等人,1但都没施琅有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