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闯王李自成做了几天皇帝 夔东十三家:不为人知的李自成最后余部,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火烧 2021-10-08 22:38:41 1027
夔东十三家:不为人知的李自成最后余部,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人生在达到巅峰时突然陨落,他们死后,他们各自的余部——大顺军余部和大西军余部却依然活跃,一直
闯王李自成做了几天皇帝 夔东十三家:不为人知的李自成最后余部,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夔东十三家:不为人知的李自成最后余部,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人生在达到巅峰时突然陨落,他们死后,他们各自的余部——大顺军余部和大西军余部却依然活跃,一直致力于抗清大业。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的抗清胜在广度和烈度,其足迹遍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广等地,而且李定国两厥名王、打破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与孙可望联手为南明恢复了大片国土,一度威胁到清朝的统治;而大顺军余部则在时间跨度上占优,他们从1645年李自成在九宫山死亡之后,坚持抗清长达二十年之久,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最后一支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才被清军扑灭。 一、夔东十三家的形成 夔东地区是指四川、湖北接壤的地区,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北至湖北房县、竹山、四川大宁、大昌,南至湖北建始、施恩等地。而所谓「 ”夔东十三家”则是指驻扎在该地区的抗清武装,其中以大顺军余部为主,如以兴山县为基地的李来亨部、以大昌县为基地的袁宗第部、以巴东县为基地的刘体纯和塔天保部,后来郝摇旗等大顺军将领也来投奔。 夔东十三家区域 除了大顺军的将领之外,在夔东地区坚持抗清的还有王光兴和贺珍部。王光兴早年参加农民起义,但是在崇祯十一年投降了明朝成了官军,此后一直与农民军作战。顺治元年,在清军入关后降清,顺治四年与清廷发生矛盾后又改用南明永历年号,开始在夔东地区抗清。而贺珍原本是大顺军的将领,顺治二年降清,但是清廷并不信任他,所以贺珍于当年年底又起兵反清,后转移到四川大宁县境内。 大顺军余部和王光兴、贺珍部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拥有各自基地、稳定的抗清集团,被称作「 ”夔东十三家”。那么,大顺军余部为何会选择夔东地区作为坚持抗清的最终基地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夔东地区都是地势险要之地,山高林深,水流湍急,这是对抗清军骑兵的最佳防守地形,易守难攻。而且夔东地区还是四川和湖北的通道,占据了此地就可以阻断四川和湖北的联系,进可攻(湖北、湖南、河南和陕西等地),退可守。 夔东地区的山势 第二、大顺军的将领对夔东地区比较了解,顺治二年李过、高一功率领大顺军西路军撤退时曾经路过此地,顺治三年大顺军围攻荆州失败后,李过率大顺军撤退到夔东地区休整,曾经在此地休整了两年之久,所以他们对此地十分熟悉。当大顺军余部在南明永历朝受到猜忌和排挤之后,大顺军的将领们就纷纷选择来到夔东地区发展,以保证自己的相对独立。 二、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活动 夔东十三家在夔东地区的统治与之前大顺军不同,他们以永历政权的名义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建立了地方政权,对地方施行有效统治。比如,驻扎在兴山县的李来亨任命了知县统治该县,袁宗第、贺珍也分别在大昌和大宁设置了知县,这对稳固地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任命的地方官员能够配合他们的抗清运动,从人员和财源上都可以对部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虽然建立了地方政权,但是夔东地区因为地形险峻,该地区人烟稀少,生产并不发达,所以想要养活这么多军队也绝非易事。因此如何在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发展经济,是摆在夔东十三家将领们面前的最重要的事宜,最终将领们选择了屯田。 夔东十三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在保证训练和作战的同时,这些军人也是从事农业劳动的重要人力资源。李来亨等人「 ”屯耕山田,岁收麦粟草棉,供粮食衣履”,与此同时,他们还「 ”遣人市盐铁,荆西居民或与往来市贩”。同时大顺军余部还注重恢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顺军刘体纯部刚到巴东地区时,「 ”民皆避匿砦峒,使人招致之,俾各就业,供租税”。正是因为屯田和恢复生产秩序,使得夔东地区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供给夔东十三家坚持抗清。 永历朝形势图 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与南明永历政权的联合,毕竟夔东十三家的兵力和地盘都相对较小,而且又深入清朝腹地,如果没有其他力量的支援和牵制,很难抵抗清军的围剿。所以大顺军余部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南明永历朝廷联合,接受了永历朝的封爵,李来亨为临国公、刘体纯为皖国公、袁宗第为靖国公、郝摇旗为益国公,夔东十三家其他各部的将领也被封为公爵或者侯爵,同时永历朝廷也派出了一些官员来到夔东地区,虽然他们无法参与到各部的军事决策中去,但是他们为之后夔东十三家和永历政权的军事联合行动起到了联络的作用。 顺治十五年,永历朝实权人物、秦王孙可望(原本是张献忠的养子)因在内讧不敌晋王李定国而投降清朝,在熟知云南内情的孙可望的帮助下,清朝派出三路大军进攻云南,元气大伤的永历朝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于是,李定国等人建议联络夔东十三家,让他们出兵牵制清军后方,以减轻永历朝在云南方面的压力。夔东十三家的将领们闻讯,积极响应,抽调出了七千兵马配合在四川一带的大西军余部围攻重庆,希望能够「 ”围魏救赵”,但是不幸的是,前锋主将谭文被叛徒刺杀,围攻重庆的计划失败。但是,夔东十三家此举表明了他们抗清的决心,在自身艰难维持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大局出发,从有限的兵马中抽调一些去牵制清军。 三、夔东十三家的失败和消亡 夔东十三家能够在该地区坚持抗清十余年,除了夔东地区的地形优势之外,还因为当时清朝将兵力集中在威胁更大的南明永历政权身上,无暇顾及夔东地区这个小小的抗清基地,而当永历政权的威胁消亡之后,清朝便开始集中兵力解决夔东抗清基地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逃亡缅甸的南明永历帝被缅王送到清军大营之中,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次年,即康熙元年,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杀害的消息后病亡于中泰边境,清朝在西南边境的威胁彻底消除了。当年七月,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向朝廷建议调集四川、湖广和陕西三省兵力围剿夔东地区,九月清廷根据李国英的建议颁布了圣旨,兵分三路出击——湖广提督董学礼统兵三万从湖广进剿,陕西提督王一正统兵三万从陕西进剿,李国英则亲自率部从四川进发。 永历帝剧照 由于清军集中兵力,来势凶猛,只占有一县之地的夔东十三家各部不是清军的对手,很快袁宗第和郝摇旗等人便丢失了自己的根据地。以兴山县为基地的李来亨收留了袁宗第和郝摇旗两部,之后三部联合对湖广方向的清军进行了反击,正所谓「 ”哀兵必胜”,已经被逼到绝路的大顺军余部反而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他们将董学礼率领的三万清军打得丢盔弃甲,「 ”带伤、死者甚多”,「 ”除杀伤外,挤窜于南阳河,水为不流”。 但是一时的胜利并不能挽救夔东十三家农民军的命运,康熙二年秋天,应前线清军的请求,清廷派出了满洲八旗兵参战,当年十一月满洲八旗一万余人抵达前线,很多农民军畏惧八旗兵的战力,选择了投降,而李自成手下的几位大将在坚持了十余年之后也迎来了自己悲壮的结局。 康熙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郝摇旗、袁宗第被清军俘虏,后被杀害于巫山县城。 康熙三年八月初四,粮食告罄、坚守到最后的李来亨知道最后时日已到,便杀死了妻子,放火点燃房屋,然后自缢而死。 李来亨抗清基地遗址 随着夔东地区大顺军余部被消灭,坚持了二十年的大顺军余部抗清运动也正式宣告失败,但是他们十余年的坚持也体现了农民军不屈的抗清精神。清廷为了平定夔东地区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为此甚至出动了十余万兵马,而为运输军粮而征用的民夫则可能更多。不过,随着夔东地区抗清斗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清朝离统一更加近了一步,在征服了夔东地区之后,大陆之上再也没有抗清势力存在了。 参考文献:《南明史》、《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