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涉世家内容赏析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火烧 2021-05-04 20:51:02 1092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你要找的东西全文如下:还有部分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你要找的东西全文如下:
还有部分图片发不上来,如有需要,联系我
一、解释加点词词义
1.陈涉少时_________________ 2.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____
5.卒中往往语_________________ 6.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_
7.足下事皆成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1.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_____
3.尉果笞广_________________ 4.失期,法皆斩_________________
5.乃丹书帛曰_________________ 6.陈胜王_________________
7.此教我先威众耳_________________ 8.狐鸣呼曰_________________
9.忿恚尉_________________ 10.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 )用者。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
3.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四、填空:
1.《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作者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家和____家。“世家”是一种____文体。
2.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叙述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第二部分(第二段)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三段)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材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
4.表现陈胜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段阅读。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加点的“之”字: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佣者笑而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鸿鹄”比喻________。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
5.文字中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的短语是__ ______。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4)卜者知其指意。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
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
了哪些正确的策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
(5)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加点的词:
【能力素质提高】
一、比较阅读。
(《后汉书?班超传》)
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甲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乙文选自《________》,作者范晔。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
2.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左传》
3.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____;尝为____,胸怀______。表现在:陈涉为佣耕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班超为____时,尝________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他俩的志向都遭到__________。对此,班超以“________________”予以回答。陈涉与班超意思相同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两文,甲文写得________,仅介绍了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性格:__________,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除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
6.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 )
(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佣者笑而应曰:……
A.承接 承接 B.并列 承接
C.并列 修饰 D.承接 修饰
二、1.以《少年陈涉》为题,完成对“尝与人佣耕”的扩写。字数在200字左右。
2.就“陈涉是否是一个野心家”这一话题,开展一次讨论活动。

【渗透拓展创新】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六国毕,四海一,阿房出。覆压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段话,文中加点的“毕”、“一”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 ___,___ _______。
2.这段话提到的是什么建筑?这座建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楚人”指谁?你能说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年轻时 2.适逢 3.考虑 4.爱戴 5.处处 6.同样 7.您
二、1.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2.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3.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4.法: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5.书:名词作动词,写 6.王:名词作动词,做王 7.威:形容词作动词,树立威信 8.狐:名词作状语,学狐狸的声音 9.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0.坚、锐:形容词作名词,指铁甲,武器
三、1.之 2.尉 3.剑
四、1.纪传体 司马迁 史学 文学 传记 2.陈胜、吴广的活动 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3.起义的准备 发动的过程 起义进攻的路线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五、(一)1.(1)到 (2)凑足音节,无意义 (3)的 2.曾经 停止 一旦 你,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怎么 回答 3.反衬了陈涉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4.见识短浅的人;有远大志向的人。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5.鸿鹄之志
(二)1.(1) 、谪;谪戍,强迫去守边。 (2)唱、倡;倡导 (3)以、已;已经 (4)指、旨;意旨,意图。 2.C 3.D 4.(1)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①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②故作神秘,动摇人心,完成起义的舆论准备 (4)①鱼腹置书 ②篝火狐鸣 (5)写起义的背景(……法皆斩‖……) ;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吴广以为然‖……);威众之策5.略
【能力素质提高】
一、1.史记 司马迁 后汉书 B 2.C 3.传主的姓名、籍贯 4.贫 佣 大志 官佣 辍业投笔 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之人的耻笑 “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简略 详细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与母随至洛阳 有大志,不修细节,内孝谨,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侧面衬托 6.C
二、略
【渗透拓展创新】
1.《阿房宫赋》 灭亡 统一 2.阿房宫 秦朝 3.项羽 四面楚歌

解释一些《陈涉世家》的词语

1次:编次
二或:有人
3会:适逢,恰巧遇到。
保证都对,偶刚学完,不信你可以去查教材

陈涉世家内容赏析 陈涉世家 试卷及答案 写的是 1 解释加点词词义 2 圈出下面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陈涉世家 词语解释

失期,法当斩
法:依照法律。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会天大雨,解释“大雨”

首先,动词,形容词,名词

使役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为“使”,“订单”,意思是动词的意思是“(主题)作(对象)的方式。”

1.使役动词,使对象表示某种动作,行为。例如:

谋杀相搏,陈活(使......活)(“鸿门宴”)的
人至今仍拒绝接受,因为文德修复(所以......来)(“季氏将伐颛臾”)的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象具有一定的属性代表或状态。例如:

这个老女人的雕像长安君位(......光荣)(“触龙说赵太后”),寻求老人

木,将坚实的基础(所以......公司)(“谏太宗十思疏”)的
3.名词偶尔使动用法,使对象变得有些表示人或事物。例如:

咸阳谁最先闯入秦王(所以......为王)(“鸿门宴”)的
二,形容词,名词用途的形容词法律

名词活用为“思考”,“思考”,意思是动词的意思是“(主题)认为(对象)如何”或“(主题)至(对象)的任何东西。”

1.预定可使用形容词法,表示对象的性质有一定的地位的看法。例如:

渔人甚异(想想......怪)(“桃花源记”)的
2.名词意为动用法,表示为一个对象人或事物。例如:

其新闻频道也有几乎是我第一次,所以我(在......作为老师)师(以下简称“师说”)的
三,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词形变化后,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不再代表的人或事物,而是这个词用这个动作,行为相关联。例如:

动机,王关中,使相对襁褓中的儿子(王)(“鸿门宴”)的
籍哩珉,封府库,但要一般(登记)(“鸿门宴” )的
置人以鱼罾(网)(“陈涉世家”)的
照后的儿子,他们的继任者几乎没有在(猴)(“触龙说赵太后“)的
4,在古典用作状语

名词,术语往往是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1.名词所代表的比喻某人或某事,表示动作,行为特征,地位。例如:

项脖还剑舞,常与翼盾掩盖身体(像两个翅膀像鸟)(“鸿门宴”)的
世界云集响应,赢粮从风景(像云,像回声的,像影子一样的)(“过秦论”)的
2.上述操作模式的行为。例如:

来电我为王,我有话对哥哥(弟弟用于治疗礼仪)(“鸿门宴”)的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谁,由奖励(面对面)(“邹讽刺王谏”)的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例如:网上敲土根·斯通,本筲箕湾渤海尾(与箕筐)(“愚公移山”)的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立法度,工作耕织,修防御战(在家里)的(“过秦论”)的
5显示的操作和行为的发展趋势。例如:

切Gaoyuzhidi东部,全县关闭键以北(向东;北)(“过秦论”)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的地方演讲其他案件。例如:使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撒旦的土地出排气的众议院(生产什么,什么收入)(“捕蛇者说”)

支付其深,则少加就携带到另一个(的人)(“你在褒禅山记”)的
2.形容词作名词

将军身被顽固瑞(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陈涉世家”)的
是故圣圣,谷一宇(圣人;傻瓜)(“师说”)的
3.用形容词作为一个动词

且夫天地非小弱也,雍州担保,肖涵,在不动声色也(小弱)(“过秦论”)的
楚留Yin项搏谁,翔俞父季也,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鸿门宴”)的
用作动词

6阿尔贝国王,普遍性4.数字(团结)(“阿房宫赋”)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类并解释词义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异: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利:意动用法,以为……有利

陈涉世家的字词解释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通“谪”,贬谪。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身披。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用意。
【藉第令毋斩】"毋"通“无”,免于。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暗中。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身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果真。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
今义:或者,也许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
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或鞭子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提着灯笼。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法皆斩】
法:名词作动词,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王:
功宜为王(大王)
陈胜王(称王)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定国号)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是这样,对,正确)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 (指着)
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果真)
从: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
比:
比至陈(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靠)
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者或……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陈涉世家 解释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耕之垄上②,怅恨久之③,曰:“苟富贵④,无相忘⑤。”庸者笑而应曰⑥:“若为庸耕⑦,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⑧:“嗟乎⑨,燕雀安知鸿之志哉⑩!”
①尝:曾经。 佣耕:被雇用去给人耕田。佣,受人雇佣的人。 ②辍:停止。 之:往。 垄:田埂。 ③怅恨:失意的烦恼。 ④苟:如果。 ⑤无:通“毋”,不要。 ⑥庸:同“佣”,被雇用的人。 ⑦若:你。 ⑧太息:长叹。 ⑨嗟乎:感叹的声音,相当于今语“唉”。 ⑩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 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二世元年七月①,发闾左适戍渔阳②,九百人屯大泽乡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④,为屯长。会天大雨⑤,道不通,度已失期⑥。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皆谋曰:“今亡亦死⑦,举大计亦死⑧,等死⑨,死国可乎⑩?”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11)。吾闻二世少子也(12),不当立(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14),上使外将兵(15)。今或闻无罪(16),二世杀之(17)。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18)。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9),为天下唱(20),宜多应者(21)。”吴广以为然(22)。乃行卜(23)。卜者知其指意(24),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25)!”陈胜、吴广喜,念鬼(26),曰:“此教我先威众耳(2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8),置人所罾鱼腹中(29)。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3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1),夜篝火(32),狐鸣呼曰(33):“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34),卒中往往语(35),皆指目陈胜(36)。
①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 ②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 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闾,里巷的大门。适(zhé,折):同“谪”,因有罪被发遣。 ③屯:驻扎。 ④皆次当行: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 次,编次。 ⑤会:正赶上。 ⑥度(duó,夺):估计。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过了期限。 ⑦亡:逃亡。 ⑧大计:干大事。指起义。 举,发动。 ⑨等死:同样是死。 ⑩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 (11)苦秦:即“苦于秦”,受秦统治之苦。 (12)少子:小儿子。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 (13)立:立为皇帝。 (14)数谏:屡次进谏。 故:缘故。 (15)上:指秦始皇。 将兵:统率军队。指扶苏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领兵北防匈奴。 (16)或闻:有人听说。 (17)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事详卷六《秦始皇本纪》。 (18)怜之:爱戴他。怜,爱。 (19)诚:假如。 诈:假托。 (20)唱:同“倡”,倡导,号召。 (21)宜:应该。 (22)然:对。 (23)行卜:去占卦。卜,占卦,古人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法。 (24)指意:意图。指,同“旨”。 (25)这句的意思是说,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吗? (26)念鬼:思索“卜之鬼”的意思。 (27)威众:指在群众中取得威信。 (28)丹书帛:即“以丹书于帛”,用朱砂在白绸子上写。书,写。 (29)罾(zēng,增):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到的意思。 (30)固:本来。 以:同“已”。 (31)间:这里指暗中。 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丛祠:树木隐蔽的庙。 (32)篝火:在竹笼里点着火。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 (33)狐鸣:指假装狐狸叫。 (34)旦日:明天。 (35)往往:常常,到处。 语:议论。 (36)指目:指着看。目,这里作动词用,注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①。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②,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③。尉剑挺④,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⑤,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⑥。且壮士不死即巳⑦,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⑧!”徒属皆曰:“敬受命⑨。”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⑩。袒右(11),称大楚。为坛而盟(12),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3)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14),车六七百乘(15)骑千余,卒数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16),独守丞战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17)。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18),伐无道(19),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20),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21)。
①为用:即“为其所用”的省略。 ②忿恚(huì,惠)恼怒。 ③笞:鞭打。 ④剑挺:剑拔出鞘。挺,拔。 ⑤藉:假使。 弟:但。毋:不。 ⑥固:本来。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⑦已:止。 ⑧宁:难道。 种:这里是“祖传”的意思。 ⑨敬:谨。 ⑩民欲:人民的愿望。 (11)袒(tǎn,坦)右:解衣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12)盟:指宣誓立约。 (13)徇:巡行。这里特指率军队巡行各地,使之降服。 (14)比:等到。 (15)乘: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 (16)守令:指郡守和县令。陈是郡治所在,故有太守和县令。 (17)三老:秦代掌管教化的乡官。秦,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豪杰:指有声望势力的地主绅士大户。 会:集会。 计事:议事。 (18)身披(pī,劈)坚执锐:亲自穿着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被,同“披”。 (19)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20)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以古代国君都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 (21)张楚:含有“张大楚国”的意思。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①,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②,监诸将以西击荥阳③。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④,不可胜数⑤。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⑥,因杀襄强,还报⑦。至陈,陈王诛杀葛婴。陈王令魏人周市北魏地。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⑧,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⑨。
①刑:判罪。 长吏:长官。 ②吴叔:即吴广。 假王:代理的王。 ③监:监督,率领。 ④楚兵:指楚地的起义军。 为聚:结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⑤不可胜数:数不清。 ⑥陈王:即陈胜。 ⑦还报:回去向陈胜汇报。 ⑧征:召请。 ⑨房君:蔡赐的封号。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①,事春申君②,自言习兵③,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④,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⑤。秦令少府章邯郦山徒、人奴产子生⑥,悉发以击楚大军⑦,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⑧,止次曹阳二三月⑨。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①视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②事:供职,做事。春申君: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③习兵:熟习兵法。④关:指函谷关。⑤军:驻扎。焉:在这里。⑥免:免除。郦山徒:指发配在骊山服劳役的人。郦,今作“骊”。奴产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儿子。⑦悉:完全。⑧走:逃跑。⑨次:驻扎。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①,欲诛之。柱国曰②:“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③。不如因而立之④。”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⑤,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⑥。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⑦,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⑧,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⑨。赵南据大河⑩,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11),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12)。
①捕系:逮捕拘禁。②柱国:指蔡赐。③这句的意思是,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国那样的敌国来。④因而:就此。⑤徙:迁移。⑥趣:通“促”,催促。亟:急,赶快。⑦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⑧这句的意思是,最好的计策莫过于不向西方(指秦国)出兵。⑨使使: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字是名词,“使者”的意思。⑩大河:指黄河。(11)乘:趁。弊:疲乏。(12)故:原来。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①:“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②,愿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③,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④,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⑤。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⑥。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⑦。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⑧,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⑨。
①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②万乘之国: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指大国。③方:正在。④居数月:过了几个月。⑤奉:护送。⑥以齐:指凭借齐的力量。⑦之:到……去。⑧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⑨卒:终于。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①,秦兵旦暮至②,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③,足以守(荧)〔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④,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⑤,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⑥。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①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②旦暮至:早晚就要到。③遗:留下。④兵权:指用兵的计谋策略。⑤矫王令:假传陈王的命令。矫,假托。⑥敖仓:秦代在敖山上筑仓储粮,所以叫敖仓,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①,章邯别将击破之②,邓说军散走陈。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①郯: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当时章邯的军队并没有到达那里,不当在郯交战。“郯”当为“郏(jiá,夹)”字之误。郏,在今河南郏县,与邓说家乡阳城临近。②别将:章邯所率的其他将领。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緤(xiè,谢)、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①,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②。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③,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④,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⑤。告军吏曰⑥:“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⑦,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①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单独。②守庆:东海郡守名字叫庆。③畔:武平君的字。④不受命:指不接受命令。⑤恶:厌恶。⑥军吏:军中做具体工作的下级官佐。⑦不知兵事:不懂得军事。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①。陈胜葬砀,谥曰隐王②。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③,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④。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减阳,车裂留以徇⑤。
①御:驾车的人。②谥:古人有名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隐:有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③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④这句的意思是,又使陈地归楚国所有。⑤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马分尸。徇:这里是示众的意思。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①。使公孙庆使齐王②,欲与并力俱进③。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④!”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⑤,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
①定陶下:指定陶城下。②使齐王:出使到齐王那里。齐王,指田儋。③并力:全力。进:进军。④安得:怎么能够。⑤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⑥令:号令。
秦左右校复攻陈①,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②,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③。
①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这里指他们所率领的军队。②鄱盗:黥布在陈胜起义前曾在鄱阳一带的长江中为盗,故称“鄱盗”。相收:指吕臣与黥布的军队互相联合。③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陈胜王凡六月①。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③,之陈④,扣宫门曰⑤:“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⑥。自辩数⑦,乃置⑧,不肯为通⑨。陈王出,遮道而呼涉⑩。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11)。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12)!涉之为王沈沈者(13)!”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14),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15),言陈王故情(16)。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17),轻威(18)。”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19),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20)。诸将徇地,至(21),令之不是者(22),系而罪之(23),以苛察为忠(24)。其所不善者(25),弗下吏(26),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27),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28)。
①王:称王。凡:总共。②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③故人:旧相识,老朋友。④之陈:到陈地去。⑤扣:敲。⑥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⑦辩数:反复解说。⑧乃:才。置:放开。⑨为通:即“为之通”,替他通报。⑩遮道:拦路。(11)这句的意思是,陈胜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12)伙颐:意思是“真多呀”。伙: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13)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14)伙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15)发舒:放肆,随便。(16)故情:过去的事情。(17)颛:通“专”。妄言:胡说。(18)轻威:轻视威严,有损于威严。(19)引去:自动离开。引,退。(20)司:同“伺”,暗中探查。(21)至:到陈地汇报工作。(22)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不是,不以为然,不顺从。(23)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24)苛察:苛刻地寻求过失。(25)其所不善者:指与朱房、胡武关系不好的人。(26)下吏:交给执法官吏。(27)置遣:设置派遣。竟:终于。(28)血食:享受祭祀。古时祭祀要宰杀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①;兵革刑法②,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③。夫先王以仁义为本④,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⑤,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⑥: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⑦,拥雍州之地⑧,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⑨。有席卷天下⑩,包举宇内(11),囊括四海之意(12),并吞八荒之心(13)。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4),内立法度,务耕织(15),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16)。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7)。
①为固:当作坚固的屏障。②兵革刑法:指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恃:依靠。④以仁义为本:把仁义道德作为立国的根本。⑤固塞文法:坚固关塞,文饰法律条文。枝叶:指次要的事情。⑥贾生: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在文字上与卷六《秦始皇本纪》所引偶有不同,本注不一一列举。⑦肴:同“崤”,指崤山。函:指函谷关。⑧拥:据有。⑨窥:暗中察看,伺机而取。周室:指周王朝。⑩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卷起来。(11)包举:全部占有。(12)囊括:像装在口袋里一样包括进去。囊,口袋。(13)八荒:八方荒远之地,也指天下。(14)商君:指商鞅。佐之:指辅佐秦孝公。(15)务:致力,从事。(16)连衡:即“连横”,战国时代与“合纵”针锋相对的一种外交策略。即使秦以外的六国分别西向事秦以便各个击破的策略。斗诸侯:使诸侯相斗。(17)拱手:两手相合,这里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①,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②,因遗策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④,东割膏腴之地⑤,收要害之郡⑥。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以致天下之士⑨。合从缔交⑩,相与为一(11)。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12),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连衡(13),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1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15),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16)。尝以什倍之地(17),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18)。秦人开关而延敌(19),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20)。秦无亡矢遗镞之费(21),而天下固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22),追亡逐北(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①没:同“殁”,死。②蒙故业:承接旧业。③因遗策:沿袭前代国君遗留下来的策略。因:沿袭,因循。④举:攻取。⑤膏腴(yú,余)之地:指肥活的土地。⑥收:收取。要害之郡:指那些地势险要,在军事、政治上举足轻重的地区。⑦谋弱秦: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⑧爱:吝惜。⑨致:招纳。⑩合从:即“合纵”。战国时代与“连横”针锋相对的一种外交策略,即东方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同“纵”。(11)相与为一:互相结盟,成为一体。(12)知:同“智”。(13)约从连横:意思是相约合纵,拆散秦国的连横。(14)兼:聚合。宋、卫、中山:战国时的三个小诸侯国,秦统一前,已分别为其他诸侯国所灭。(15)通其意:沟通他们的意见。(16)制其兵:统率他们的军队。(17)什倍:十倍。(18)仰关:指攻打函谷关。仰,亦作“昂”。(19)延:引进。(20)九国:指上文所说的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遁逃:逃跑。(21)镞(zú,族):箭头。(22)制其弊:利用诸侯的弱点。(23)追亡逐北:追击失败逃亡的敌人。北,打了败仗往回跑。(24)橹(lǔ,鲁):盾牌。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①,享国之日浅②,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③,振长策而御宇内④,吞二周而亡诸侯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执敲朴以鞭笞天下⑦,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⑧,以为桂林,象郡⑨,百越之君俛首系颈⑩,委命下吏(1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2),却匈奴七百余里(1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4),士亦不敢贯弓而抱怨(15)。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16),以愚黔首(17)。堕名城(18),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19),铸以为金人十二(20),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21),因河为池(22),据亿丈之城(23),临不测之溪以为固(24)。良将劲弩(25),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26),陈利兵而谁何(27)。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2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9)。
①施(yì,义):延续。②享国:指国君在位三年。浅:时间不长。③奋:发扬。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④这句的意思是,挥动长鞭来驾御天下。比喻秦始皇用武力来征服各国。⑤二周:东周和西周,为周赧(nǎn,上声“南”)王分封的两个小国。西周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被灭,东周于庄襄王元年(前249)被灭。并吞二周实际都在秦始皇执政之前。亡诸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⑥履:踏,登。至尊:指帝位。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⑦敲朴:木杖一类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朴”。鞭笞:鞭打。⑧百越:也称“百粤”。⑨以为:即“以之为”。⑩俛(fǔ,府)首:低头听命。俛:同“俯”。系颈:颈上系绳。(11)委命下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国的下级官吏。委,交付。(12)藩篱:篱笆。这里引申为“屏障”的意思。(13)却:打退。(14)牧马:放牧马匹。这里比喻侵掠或骚扰。(15)贯(wān,弯)弓:拉满弓。贯,通“弯”。(16)燔百家之言: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民间所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详见卷六《秦始皇本纪》。燔,焚烧。(17)黔首:秦始皇称帝后规定对百姓的称呼。(18)堕(huī,灰):毁坏。(19)销:把金属熔化。锋鍉(dí,敌)泛指兵器。锋,刀刃。鍉,箭头。(20)金人:铜人。古代以铜制作兵器。秦始皇曾下令收集全国的兵器运到咸阳,铸成钟鐻和十二个铜人,放在宫中,以防止人民的反抗。见卷六《秦始皇本纪》。(21)践:踏;登。这里是“凭借”的意思。华:指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22)因:依据。河:黄河。池:护城河。(23)亿丈之城:指华山。(24)不测之溪:指黄河。溪同“溪”。(25)劲弩:强劲的弓。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26)信臣:可靠的臣子。精卒:精干的士兵。(27)陈利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意谓戒备森严。谁何:即谁,这里指盘问行人是谁。(28)金城:形容城墙坚固。(29)万世之业:意思是传之万代的家天下。秦始皇曾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见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①。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②,甿隶之人③,而迁徙之徒也④。材能不及中人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⑥,俛仰阡陌之中⑦,率罢散之卒⑧,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天下云会响应⑩,赢粮而景从(1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2)。
①殊俗:风俗不同的地方,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②瓮牖绳枢:形容房子简陋,极言陈涉出身贫寒。瓮牖,用破瓮做窗户。绳枢,用绳子拴门轴。③甿(méng,萌)隶,指出身微贱。甿,同“氓(méng,萌)”耕田的农夫。隶,隶卒。迁徙之徒:指被征发服役的人。⑤材能:即“才能”。中人:一般人。蹑足:置身。行伍:指军队。⑦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这里泛指田野。⑧罢(pí,皮):通“疲”,疲困。⑨揭:举。⑩云会响应:像风云那样汇集起来,像回音那样应声而起。(11)赢粮:担着粮食。赢,担负。景(yǐng,影)同“影”,影子。(12)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原六国之地。
“且天下非小弱也①;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③;?耰棘矜④,非铦于句戟长铩也⑤;适戍之众⑥,非俦于九国之师也⑦;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⑧,非及乡时之士也⑨。然而成败异变⑩,功业相反也。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长(11),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12)。然而秦以区区之地(13),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14),百有余年矣(15)。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16),身死人手(17),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18),而攻守势之异也(19)。”
①且:再说。②自若:跟过去一样。③非尊于:并不比……更尊贵。④?:即“锄”。耰:无齿的耙。棘:同“戟”。矜:戟的柄。⑤铦:锋利。铩:长矛。⑥适(zhé,折)同“谪”。⑦俦:同类。⑧道:办法。⑨乡:同“向”。⑩成败异变:成功失败,大不相同。(11)度(duó,夺)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度、絜,均指测量。(12)同年而语:犹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意思。(13)区区:小的样子。(14)抑:控制。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据雍州,其他六国据八州。朝同列:使从前与秦同列的诸侯来朝拜他。(15)百有余年: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一百三十多年。(16)一夫:一人,指陈涉。作难:发难,指陈涉起义。七庙:古代帝王的宗庙,奉祀七代祖先。(17)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18)仁义不施:不实行仁义的政策。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顺应形势的需要推行仁政,而继续用暴力来统治人民。(19)这句的意思是,秦始皇吞并六国时,处于攻势,不用暴力无法夺取胜利。但天下统一后,形势就不同了,人民希望过安定生活,要随形势的变化推行仁政。

陈涉世家中的多义词 或 的解释

(古今异义,①表示古义,②表示今义) 亡:①逃走②死亡; 等:①同样②等待; 间:①暗地里②中间,空间; 之:①去、往②助词,的; 往往:①到处②经常;
(多义词)数:①(shuò)屡次②几; 书:①写②绸条; 就这样吧,手冻僵了鸟。。

陈涉世家的单个词解释

所是个结构助词,它与动词组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解释为“所.....的.....”如所作所为:所做的事情

陈涉世家字词解释,等下加分

尝:曾经。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
辍:停止。 之:去、往。
怅:失望。
苟:如果。
无:不会。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 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闾,里巷的大门。适(zhé):同“谪”,被流放或贬职。
谪戍:被强迫去戍边。
屯:驻扎。
皆次当行(háng):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 次,编次。
会:适逢,恰巧遇到。度(duó):估计。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举,发动。
等死:同样是死。
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死:为.......而死。)这里的“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
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苦:以......为苦。
少子:小儿子。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
立:立为皇帝。
数(shuò)谏:屡次进谏。 故:缘故。
上:皇上,指秦始皇。将(jiàng)兵:统率军队。指扶苏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领兵北防匈奴。
或闻:有人听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事详卷六《秦始皇本纪》。
怜:爱戴。
诚:果真。 诈:假。
唱:同“倡”,首发、倡导。
宜:应该。
然:对的。
行卜:去占卦。
指意:指,通“旨”,意图。
这句的意思是说,然而你们向鬼神问吉凶吧。
威众:威服众人。
书:写。
罾(zē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本来。
以:同“已”,已经的意思。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间:这里指暗中。之:去、往 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丛祠:树木隐蔽的庙。间令:暗使
篝火:用竹笼罩着火,冒充鬼火。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
狐鸣:指学着狐狸叫。
旦日:第二天。
往往:到处。语:议论。
指目:用手指指,用眼睛看
目:打量、看着(这里是名词作动词)
素:一向、向来。为用:即“为其所用”的省略。亡:逃跑
忿恚(huì)使......恼怒。忿:忿怒。恚:恼怒。
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剑拔出鞘。挺,拔。而:表修饰。佐:协助。并:一齐
借第令:借:即使。第:仅仅。令:使。
毋:不。
而:表转折,但。固:本来。 十六七:十个中有六七个。
已:止。
宁:难道。 种:这里是“祖传”的意思。
民欲:人民的愿望。
袒(tǎn,坦)右:解衣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盟:指宣誓立约。
为:筑。 而:表顺接。
下:攻下、攻克。徇: 攻占(土地)
比:等到。
乘: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骑:一人一马。独:只有
会:集会。 计事:议事。会计:集会商议。
身被(pī)坚执锐:亲自穿着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被,同“披”。
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以古代国君都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
刑:惩罚。
【重点字词】
通假字
1、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被罚流放
2、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亡: 古意:逃跑 今意:死亡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