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国时期益州人才 三国时期生灵涂炭,人口减少60%,却为何会人才辈出?

火烧 2022-06-15 11:13:30 1042
三国时期生灵涂炭,人口减少60%,却为何会人才辈出? 东汉末年,自汉桓帝、汉灵帝发动了两次党锢之祸,皇帝卖官鬻爵,宦官专权乱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陷入战乱之

三国时期生灵涂炭,人口减少60%,却为何会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益州人才 三国时期生灵涂炭,人口减少60%,却为何会人才辈出?
东汉末年,自汉桓帝、汉灵帝发动了两次党锢之祸,皇帝卖官鬻爵,宦官专权乱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陷入战乱之中; 公元189年,黄巾之乱平定,大将军何进欲诛杀宦官,却因事败被杀,袁绍因此带兵进宫诛杀宦官,汉都雒阳随机大乱; 同年,董卓趁机领兵进入雒阳,开始专权乱政。 至此,东汉皇室威信坠地,各地刺史,纷纷拥兵割据,相互攻伐,天下随之大乱。 东汉中期的人口有6500万左右,到了三国初期,全国人口只剩2000多万人。 在汉末三国的30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因为战争、瘟疫和饥荒减少了60%,为什么却人才辈出呢? 乱世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的机会 东汉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由于地方长官拥有考察、推荐人才的权力,因此,士大夫家族的子弟远比寒门(庶族)子弟更容易获得出仕的机会。 汉末,袁绍家族「 ”四世三公”的现象,正是这种社会制度的体现。 然而,在汉末乱世中,察举制度被破坏了,许多地方长官都拥兵自重,不再向朝廷推荐人才,而是自己在地方进行人才招募。 而且,许多地方军阀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人才辅佐,也不再重视门第观念,而是「 ”择贤录用”,这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出仕的机会。 曹操曾经数次下达「 ”求贤令”,经过荀彧推荐的程昱、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寒门出身; 刘备的左右手关羽、张飞也都是寒门出身,甚至连诸葛亮也只是山东琅琊的普通士族,并非荆州的名门望族。 曹魏后期的名将邓艾和石苞等人也都出身寒门。 汉末乱世给出身寒门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出仕途径,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乱世给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由于乱世造成了时代动荡,战争纷乱,所以有才能的人将会获得到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并能够在艰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才能,实现快速成长。 曹操在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后,首次出战便被董卓军队打得大败,自己也在苦战中中箭负伤,险些丢掉性命,但他在战争中快速成长,此后在东郡败贼寇,青州收黄金,匡亭破袁术,濮阳败吕布,下邳灭吕布,徐州败刘备,官渡胜袁绍,潼关破马超。 曹操能够成为后世公认的军事家、战略家与乱世中的快速成长密不可分。 据《三国志》记载,许劭曾评价曹操: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试问,古之能臣多余牛毛,可乱世英雄又有几人? 虽然「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乱世的确给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纵观历史,其实汉末三国时期的人才并非比其他时代更多,但一部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却让人们认为三国时代是人才井喷的时代。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大量的人才出现,而乱世环境的确比和平时期使更多寒门子弟展现才华,实现胸中抱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