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一般生活在哪里 猴子是那个年代出现的
猴子是那个年代出现的
早期猿类何时出现
猿与猴的不同之处是猴类均四足行走,甚至在树上也是如此。
而猿除了在行走时,总是保持着半直立的姿势,所以猿的手臂更为灵活。
猿的脊柱较短,不大灵活,骨盆较大。
猿的头位于脊柱之上,平衡较好,不像猴类向前伸手。
猿的脑子大而复杂,而且没有尾巴。
在埃及法尤姆洼地,发现了一种很原始的猿,叫"原上猿"。
这种古猿个体很小,下颌骨不到8厘米。
但是与猴类不同,它的下臼齿有五个低的齿尖,这是高等猿类和人类臼齿的特点。

猿类和人类的下臼齿的五个齿尖之间的嵴以不同方式相连,显示一种独特的Y形。
由此可知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在3000万~3500万年前,猿与猴的分化已经完成。
1966年,在法尤姆大约3200万年的渐新统地层中,耶鲁大学的埃尔温·西蒙斯发现了与原上猿非常相似的一种灵长类化石,并将它命名为埃及猿。
这件标本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头骨和下颌骨,以及全部牙齿。
它是目前发现的确凿无疑的最古老的猿类。
它的大小与今天的长臂猿相近,头颅较大,但仍然很像猴子。
大而前视的眼睛适于双目视觉。
颌骨高,犬齿大,有两个铲刀形门齿、两个前臼齿和三个低冠的带有五个齿尖的臼齿。
在今天生存的四种类人猿中,长臂猿最不像人,而黑猿最像人。
但是在猿类进化的初期,这种分化并不明显。
埃及猿有着明显的两性差异,雄性的身材明显大于雌性,犬齿也大。
自首件埃及猿标本发现以来,这类古猿的化石出土不少,使得古人类学家们可以完整地复原这类动物。
虽然它是最古老的猿,但从外表看仍然很像猴子,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大约距今2000万~1400万年前的中新统地层中,出土了许多被称为森林古猿的化石。
它们显然是一种猿类,而且与黑猿较为相似,但是有一些特征却很像猴子。
科学家们推测,人类有可能是由某个地方的森林古猿种群演化而来。
1932年,美国古人类学路易斯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发现了一件中新世晚期的灵长类右上颌残片,显示了一种抛物线形和张开的齿弓,他用印度一位神祗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拉玛古猿"。
这种与其他中新世猿类不同的动物,显示了比其他猿类更接近人的特征。
到70年代,拉玛古猿一直被作为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来描述。
直到八十年代后,专家们才弄清楚拉玛古猿化石与人科动物无关,而与褐猿十分接近,它们很可能是分布于亚洲的褐猿的直系祖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材料不断问世,中新世灵长类谱系日趋清晰,但是它们仍比目前所知道的要复杂得多。
专家们认为,灵长类的谱系可能并不像是一棵主干支撑的大树,而像是盘根错节的藤蔓,许多卷须和枝芽平行共存,有的枯萎了,而有的却不断地发展。
在中新世大约1500万年以前,一些早期猿类出现了。
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与非洲,并演化迅速,从其中一支分头繁衍出各种类人猿和最早的人类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