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营一座墓 蒲城縣出土一座「讓皇帝」墓,因為被盜,有件神奇文物永遠消失了

火烧 2021-05-11 17:38:01 1047
蒲城縣出土一座「讓皇帝」墓,因為被盜,有件神奇文物永遠消失了 古墓被盜是專家們最頭痛的問題,盜墓賊不僅毀壞了古墓的結構,讓珍貴的文物流失,而且還破壞了歷史的完整性。比如,陝西蒲城縣有一座特殊的古墓,就
经营一座墓 蒲城縣出土一座「讓皇帝」墓,因為被盜,有件神奇文物永遠消失了

蒲城縣出土一座「讓皇帝」墓,因為被盜,有件神奇文物永遠消失了  

古墓被盜是專家們最頭痛的問題,盜墓賊不僅毀壞了古墓的結構,讓珍貴的文物流失,而且還破壞了歷史的完整性。比如,陝西蒲城縣有一座特殊的古墓,就遭到了盜墓賊的毒手,導致一件神奇的文物永遠地消失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就讓小編來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蒲城縣隸屬於陝西渭南市,在縣城西北的三合村郊外,自古便有一座丘陵,據當地百姓反映是一座帝王陵墓,因此也有很多外地人過來「勘察」。在2001年3月,有位村民到丘陵附近放羊,他在割草的時候發現丘陵西側有個洞,洞口還散落著一些新鮮的泥土。村民馬上就意識到有人盜墓,於是立刻趕回家電話聯繫了當地文物局,讓他們安排考古專家前來勘察。
第二天一早,兩位考古專家開車趕到了三合村,並在村民帶領下對盜洞進行了勘察,發現盜洞並未徹底挖通,推測是盜墓覺得方位不對就放棄了。不管怎麼說,專家們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就在之後的半個月對古墓進行了搶救發掘,但人們都沒有意識到後面還會隱藏著「驚喜」。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們接連發現了5個盜洞,其中有3個盜洞估計都打通了墓室。如此一來,一下就打擊了大夥的積極性,心想墓葬一定被盜得一乾二淨了。一開始,有位專家還很納悶,一座小小的墓葬怎麼會有這麼多盜洞呢?後來,他經過研究才知道,這座墓葬可不簡單,墓主人是竟然唐朝李憲,而他的弟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還有個謚號—讓皇帝。
史料記載,李憲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六歲就被冊立為皇太子。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復辟,準備將李憲立為儲君,但遭到了李憲的拒絕,他讓父親將弟弟李隆基立為儲君。李憲的理由是弟弟智勇雙全,還平定了韋氏之亂,而他自己初了精通音律外別無所長。唐睿宗經過深思熟慮,便依照了李憲的意思將李隆基立為儲君。李隆基登基之後,對兄長李憲愛戴有佳,在李憲死後還追封他為「讓皇帝」,「(唐讓帝陵)其地宮建制與諸陵同」(《新唐書》。)
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後,大夥心裡又燃起了希望,因為史料記載,唐玄宗還送給李憲一件龍袍,所以都希望能在墓葬中找到龍袍。經過幾天的發掘,專家們到了墓室的大門,在推開沉重的兩扇石門之後,帶著口罩和強光手電筒進入墓道,結果在牆上發現了盜洞,地下也有密密麻麻的腳印,而墓室內也都一片狼藉,就連李憲巨大的棺槨都被掀開了,遺骸散落一地。
專家們沒有發現龍袍,只有少量的絲織品,而專家們比較期待的龍袍沒有了。專家們最期待的寶貝,卻不是龍袍,而是一個叫做「明暗燭」的寶貝。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憲擅長音律和表演,唐玄宗曾賞賜給他兩百根蠟燭,都是西域進貢的一種特殊油蠟,看起來如玉石般溫潤,點燃之後既不會冒黑煙,也不會有難聞的氣味。最難得的是,每當李憲設宴表演歌舞的時候,他都會將兩百根蠟燭一起點燃,接著在表演的過程中燭光總能有節奏的忽明忽暗,烘托出一種十分美妙的氣氛。另外,當大家把酒言歡時,燭光也會變暗,等賓客散去之後又變得明亮,故得名「明暗燭」,就彷彿每根蠟燭都有生命一般。
如此美妙的東西李憲一定會隨葬,但專家們找遍了整個墓室,也沒有發現一根蠟燭,或許都被盜墓賊洗劫了,因此也讓專家們扼腕嘆息,都對盜墓賊恨得牙癢。不管怎麼說,至少墓室內還有艷麗的壁畫,絲織品和墓誌等,同時也知道了唐讓帝陵的地宮結構,不算白忙一場。
由此可見,原本是一座價值不可估量的古墓,卻被盜墓賊完全糟蹋壞了。對我們來說,要從中吸取教訓,提高保護古墓的意識,並大力打擊盜墓等惡劣的犯罪行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