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丹青演讲 历史与现实 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火烧 2021-08-08 00:04:52 1043
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民国已经成为历史了,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不是民国了。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民国已经成为历史了,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不是民国了。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积为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陈丹青演讲 历史与现实 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什么是“民国范儿”

近些年来,艺术家陈丹青在报章杂志上时有谈到“民国范儿”,并把它归结为一种趣味,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这样的总结本身没有错,但把它们泛化和夸大后,问题就出现了。这被雪藏了大半个世纪的所谓“民国范儿”,毕竟是一种私人的历史猜想,恰如过期的老相册给人带来的回望,有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愉情效应。在我看来,陈丹青对“民国范儿”的推崇和迷恋,真有点爱屋及乌了。这种释读不是在帮助我们走近民国,而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加深了对民国的误读。

其实,陈丹青所讲的民国正是被我们长期以来刻意隐没了的民国的那一部分。我们这代人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得到的民国的印象是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血雨腥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水深火热”成为了民国社会的标签。就连“民国范儿”十足的鲁迅也一直在诅咒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人血馒头”的故事就是从他的小说中读来的,其实,我们对鲁迅也有很多误读。但不管怎么说,那些被刻意隐没了的民国在整个民国社会中所占份额是极为有限的,还不能构成钱币的另一面,顶多是一个数字或图案。所谓的“民国范儿”我以为在知识阶层中是有的,在城市的职员中也有,当然,在一些政治人物身上也有所展示。但在广大的民众,尤其是乡村的农民身上就很少见了。他们一样贫穷,愚昧,落后,不安于现状。

毋庸置疑,“民国范儿”以其品质和趣味是有高度的,但它却缺乏广度,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中国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农业社会,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因此,这个范儿,那个范儿,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要的是“饭儿”。由此可见,“民国范儿”的影响力在当时很有限,它可以代表什么,却改变不了什么。如同史书上说周公“制礼作乐”,改变了商代巫风盛行的社会风气。从历史溯源来讲,周初的“制礼作乐”并非是史籍记载,主要还是贵族阶层间的行礼知会。因此,周“礼”只是贵族的行礼实践。而成为被后世尊崇的礼学,则是战国时期的事,此时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定为“六经”。这“六经”对士大夫,是学问之根本,但与周公时代已相去甚远,自古对周礼解读就存有不少误读。如此,“民国范儿”也是回望历史生造的说词,充其量它只是知识阶层的自娱自乐。假如“民国范儿”在那个社会里真的成为主流,有着广泛的基础,民国也就不至于被颠覆得如此迅速。

现在我们再把国门打开,看看所谓的“民国范儿”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