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北京养八哥 老北京人為何說「老買賣不養三爺」?商家:血淋淋的教訓

火烧 2023-04-13 19:03:58 1045
老北京人為何說「老買賣不養三爺」?商家:血淋淋的教訓 馮翼才小說《陰陽八卦》里有這樣一段情節:京城百年老字號「萃華齋」的掌柜霍九九想把大少爺惹惹請到店裡幫手,徵求當家的二奶奶的意見。二奶奶本來要點頭同

老北京人為何說「老買賣不養三爺」?商家:血淋淋的教訓  

老北京养八哥 老北京人為何說「老買賣不養三爺」?商家:血淋淋的教訓
馮翼才小說《陰陽八卦》里有這樣一段情節:
京城百年老字號「萃華齋」的掌柜霍九九想把大少爺惹惹請到店裡幫手,徵求當家的二奶奶的意見。二奶奶本來要點頭同意了,可有人提醒了她,她馬上變了意思,說道:「九九爺別忘了,俗話說,買賣家向例不招三爺——姑爺、舅爺、少爺。」
做買賣的人家,不招三爺,這是北京老字號商家的一個「潛規則」,以至於產生了一句歇後語「老買賣——不養三爺」。
所謂三爺,指的是少爺、姑爺、舅爺。所謂「不養」,指的是不讓他們參與店鋪的經營管理。
這裡面有什麼門道嗎?
在清末民初,京城裡比較大型的店鋪,雖然大多數屬於家族企業,但已經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老闆不再親自參加經營管理,而是由掌柜負責。這些掌管多數是從老闆手下的跑堂、店員、夥計等逐漸升上來的,對於店鋪經營管理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提出,如果想要店鋪保持良好的狀態,就不能聘用少爺、姑爺、舅爺參與經營管理——掌柜的親友也包括在內。
這是因為,少爺、姑爺、舅爺與老闆有著血緣關係,身份特殊。他們沒有足夠的經營管理經驗,有多半不願意從夥計做起,一定會對店鋪的經營管理指手畫腳,給掌柜製造很多麻煩,小則容易出現矛盾糾紛,大則影響店鋪的生意和聲譽。掌柜為了避免這種麻煩,乾脆將少爺、姑爺、舅爺拒之門外。
對於掌柜的這種做法,店鋪老闆一般都會支持。畢竟,這是為了店鋪的長遠發展考慮。他們寧願給點資助,也請「三爺」們另謀高就。
「老買賣——不養三爺」這句歇後語,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訓。當年,京城許多生意興旺的老字號,就是因為用人不當,使用了不懂行又不檢點的「三爺」,使得生意一落千丈,直至關門大吉。
比如,曾經赫赫有名的東興樓,就栽在了「三爺」手上。
東興樓是京城一家老字號飯莊,創建於1902年,位於東華門大街。東興樓有兩個老闆,一個姓劉,一個姓何。他們請了一個叫安樹塘的人擔任領東(即總經理)。東興樓創建之初,由於靠近皇宮的繁華大街,再加上安樹塘的精心管理,生意極為火爆,被同行譽為八大魯菜飯莊之首,每年的純利潤就達到四五萬兩銀子——劉老闆和何老闆當初總共才投資3萬兩銀子。
對了,魯迅居住在京城時,就曾經多次光顧東興樓。他和胡適兩次聚餐,都在東興樓。一次是胡適請魯迅,一次是郁達夫請魯迅和胡適。
溥傑和啟功也是東興樓的常客。他們最喜歡吃東興樓的「香糟魚片」「糟熘三白」和「醬爆雞丁」等菜肴,讚不絕口。
安樹塘在東興樓幹了35年,讓劉老闆和何老闆賺得盆滿缽滿。1937年,安樹塘去世後,安樹塘的兒子安躍東當上了新領東。
安躍東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少爺,哪裡懂得什麼經營管理?安躍東上任後,改變了父親安樹塘的做法,盲目擴張經營,大肆揮霍浪費,沒到幾年,就把東興樓搞得烏煙瘴氣。東興樓的生意一下子就衰敗下來。1944年,東興樓難以為繼,只好關門停業。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曾經聞名遐邇的東興樓才恢復營業。東興樓復業後,傅傑先生聞訊前來光顧。他品嘗了幾款原汁原味的魯菜後,欣然說:「菜還是東興樓的味道,服務也是過去的樣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