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佛教指的什么是单空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

火烧 2021-06-12 13:54:44 1299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宣化上人开示:何谓空身 空心 空性 空法?您修到哪里了?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

宣化上人开示:何谓空身 空心 空性 空法?您修到哪里了?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
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
佛言--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
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
一曰空身。 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 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
所以者何。
悟得初句意。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
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
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
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诤阿罗汉果。
此四句偈。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
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四句偈浅释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你得有善根,能接近善知识,再经常听到善法,按照佛家的正常功课去做,才有机会听到佛的四句偈。不同的经典上有不同的四句偈,但是不管哪个四句偈,总的概括起来就是:
一、空身。佛说的空身,我个人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知见,就是明白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成,本无实体,然后放下眼耳鼻神身口等等身体执着,这是悟道空身,开始起修。第2层意思就是“空”身圆满,这个空就是动词了,就是空岛圆满了。以下空心空法空性,亦复如是。只有到了第2层才能得到果位哦!~~.空身不是你打坐修行时什么也不想,而是当你打坐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没有了形体,整个身体就是飘在虚空里。不打坐走路时,就像风飘一样,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
二、空心。这个空心是一种思维空。无念是空心的前提。心里不起一念,念一句佛号都很困难。那个时候念佛是真难。这个时候非常关键,如果继续下去,最容易起枯木禅,不得证果。因易招外面的东西,就像石头扔到平静的水面能起波澜一样,谁扔的很重要。所以这时必须念佛,提不起来也得提(佛号)。你是修禅、修密或其他法门,必须把这句佛号提起来,提起这句佛号以后保持住,我们这颗心才不是枯木禅,而是和佛的禅和正知、正念的禅接上,提不起来也要提。这时有证悟功夫的人听到这一定注意,没修到这个时候,知道就行。
三、空性。当我们的身空、心空以后,可以经常觉知自性本自清净,缘起性空。
四、空法。若小了说是已经证得心空,就不会执着于法,对佛法世间法,一切语言文字一切相都不执著,能如如不动,若大了说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当中一切万物,一切生灭,阳光、雨露、包括人的语言造作等等,都不起心、不起念、不受支配,能如如不动,完全是自己做主,就叫空法。
佛具体讲,什么是身空呢,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父母所生,九孔常流不净之物;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几十年也要败掉。有知男女,知道身体是幻、不真实,没死之前,就当它死了一般。我的身体已经死掉了,刚才讲的“昨天的我已经死掉,今天的我已经新生”就是这个道理。我没死,就说我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我现在的肉体之身是假身,将来修到阿惟越致菩萨金刚不坏之身,直至成佛,那才是真的,这才叫借假修真。学佛修行、依法修行,证得身空,从理论上叫身空,从实相上叫证得身空,这叫第一句偈。
然后再观自心,我自己的自心也不生、也不灭,成佛也由它,神通妙力还由它,遇到境界就有、遇到境界又没有,这个心就是我们经常自觉的。普通人说我得对得起良心,就是不受道德谴责,这是假心;学佛人讲的是自性之心,知道里有个神识,悟到不生不灭,它才具足一切,又不显一切。这个我是真正的我,这个我是真正的主人,不随妄想,依法修行,这时叫心空。我们今生身体里这颗心,被外缘牵着走,不是心空。世事破坏佛法。世事是什么?你不想喝酒,有人请你喝酒;不想打麻将,有人找你打麻将。总而言之,被这些世俗之事牵着走,你就没有心空,这是二句偈。
再观察自性,寂然不动。它处在一种清净的状态中,随着事物变化无穷,对什么事情都能通达,不愚昧,不糊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修道,明明白白证果,这叫感而遂通,变化无穷。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感应千手千眼,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而说,实际万手万眼也能做到,她只是没现。我们现在这个业报之身,就在你的肉体里待着,被六根所覆;地府里那个也被押着,不能自由、不得自在;最后那个虽然在天上待着,也受困不能动。只有证得了这些,才明明白白,自觉自知。不受业召感,变化万千,可为万千所通,通达宇宙的法则,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明白。这样才叫证得性空,这是一种菩萨境界。菩萨境界是菩萨的性空,声闻有声闻的性空,大乘和小乘不一样,佛既为小乘人讲,也为大乘人讲,自然为三乘人都讲了,根基不同,自己去感悟,现方便引导法门,是方便说;佛讲这些法都是方便说,都是根据众生的业力说的。就像水洗灰尘,有病吃药一样,什么病吃什么药,你证你的心空,然后证得法中无我,心转万物破法执,心转万法破无明。无明在我们心灵当中,心中外围这些东西,外力无明,被功德化掉了,自性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才心转万法,法中无我,不受法则的约束。为什么,它在你心里,拿不出来,作不了主,这个身体你想飞,你得坐飞机;你想跑,你得坐火车,你是受身体束缚了。这就是法,身体本身就是法,你身体受则的约束,所以还谈不上法中无我。你看观世音菩萨,什么法也约束不了她,这是佛讲的四句偈。四句偈就是身空、心空、性空、法空这四空,只有证得四空的人,才叫超凡入圣。只有这四空,是入道、证果的门路,证罗汉这么走;证菩萨这么走;证佛也得这么走。三世如来,十方菩萨都是这么走来的,谁也没有例外。
为什么这样,佛说【得初句意。依义修行。】佛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你听闻了这个法以后,就按着这个佛法修行。你听不是目的,关键在修和行上。你想证一果罗汉,你光在那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天也不没修,还进不了一果。按照佛法去打坐念佛就是修。行就是除了打坐念佛以外,我们做的所有事情,不造业,行善积德,做福田,积功德,这才叫行。只有这样的人,能证一果罗汉,依二句义再往前修证二果罗汉,依三句义再往前修证三果罗汉,依四句义修行直至四果罗汉。此四句偈菩萨有菩萨的修持,大开诸佛道门。你要是不依义修行,光依义没修行,不入圣道,那是六道轮回。一果罗汉已经超凡入圣,他做什么事情你别跟他模仿,他有七番生死,这七番生死肯定得了。他得到这个世界上来脱生人,他小孩时候不懂事,也可能打过鸟,杀过鱼,但你不要跟他学,由于他是圣人,他所吃、所杀的这些东西,当他入道时,一夜之间就能把这些(业力)化掉了。你要是跟他学,看他打鸟我也打鸟,看他杀鱼我也杀鱼,最后他怎么能成圣人,能超三界?我怎么还在这受报呢?区别就在这,你没修行,你的业力天天在增长,你造的业有本、有息;他造的业好像也一样,但时间不长有功德就很快还上了。他有万贯家财,还个十元、八元,轻而易举;你本来就穷,还想赊账,谁能赊给你啊?所以修行和不修行不一样,看谁造业不要模仿,你和他的果位不一样,最后所受的业报也不一样。你看那个师父这么说,你也跟着说,你一说就错,就造业。要依法不依人,依法做,依佛家的戒律做,不要模仿别人,看我师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看同修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做出来各自的业报不一样。他可能倾刻之间化掉如须臾山那么高的业报;你一个小错的业报都化不了。而且你的业报像滚雪球一样;他的业报用热水一浇没了,你的业却如雪上加霜,不但没化,还成冰山了。这就是读诵受持四句偈,受持并为人演说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入佛知见,这样的人必定成佛道,也能得到福报。所以外财布施,所得的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外财永远赶不上你内财,永远只种福田,得福报。
“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因为是真空,所以不碍妙有,否则就是顽空。因为是妙有,所以不碍真空,否则便是妄有。
真空是体,妙有是用,体用不二,空有圆融。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中有经文:“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何为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统称无我,是讲离相心,除我执、法执。离一切执着心,就能离一切颠倒妄想,心就清净。这个清净心就是菩提自性。

佛教的“证悟空心”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不对 这个叫证悟空性
火就蜡烛即刻亮。
证悟,重点是证(直接感受)。不是靠头脑来理解的。
证空即刻见平等。凡圣一如,佛魔不二。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既然证得一如平等,可知具有大悲心。
在迈向解脱的这条路上,我们一般人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不知道将有限的时间、精神摆在正确的方向上,如果我们能了解生死轮回的根本,唯一只在于昧于缘起空性的颠倒见而已,而能够将全部的心力用在认识空性的道理,并且持续地探讨它的原理,务必使自己对空性的道理清清楚楚,进而也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习性偏好是否偏离空性,有则扬弃,没有则继续依空性生活,这样一来,所有的疑虑、偏见、忧悔、挂碍自然会一一消失,空见、空慧、空智也会自动生起。

佛教的 诸法空相 的 “空相” 是什么意思?

空相:众生听佛说空,又执著于空,佛又说空也不可得,因而说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实相之法。众生听佛如是说之后,又执著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实相之法,佛又慈悲众生说中道亦不可得。如是不断破除众生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令大地一切众生,得证无上究竟菩提,是名毕竟空。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诸法空相”是佛在《般若经》上常讲的,它的意义就是说一切法都没有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现的幻相。相不是没有,是有,但是它不是真实的。什么叫真实的?佛法里面真妄的定义是说:永恒不变的,那就是真实的;如果会变化,无论它变化的速度是快还是缓慢,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我们明白这个定义,我们就晓得我们的人身不是真的,为什么?它会变化,它有生老病死,它刹那刹那在衰老,所谓青春不驻。人是空相,一切动物都不例外,一切植物也不例外,乃至于矿物我们讲到山河大地,讲到星球,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也有毁灭的一天,不过它的速度比较缓慢。这样观察就晓得,一切诸法都是刹那刹那在变迁,不是真实永恒的存在,这种现象就叫做“诸法空相”。

佛教指的什么是单空 佛教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 诸法空相 的 “自性” 是什么意思?

1、释义:
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
‘是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依有来显。但实相的本身却是非空非有的。
2、出处:
《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感悟:
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空相”是虚空实体,又是诸法实相。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五蕴等诸法都是缘起相,可是缘起相的本相是真空,因此而说诸法空相。
“空相”真义在大乘法中,是最深最难通达的理。“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诸法的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虚空,当然也没有物质的存在。大乘起信论:“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再说,“空相”理体是真常不变。“他”是宇宙中的理体,也是宇宙间诸缘起相的真理,可名谓天性、天理。

为什么《金刚经》的四句偈语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因为《佛说大乘金刚经论》说: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至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今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法空,四句偈也。

佛教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是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讲解【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一段经文里面,是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佛法里面讲空,“空”不当作“无”讲,空要当作什么都没有了,那就不难懂了,也用不着世尊用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解释它。难的不是离色相了解这个空义,也不是色相消失说它作“空”,而是讲“空”跟“有”是同时的,“空、有”是一桩事情,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领会的。世间人的观念,空与有是对立的,是相对的,有就不是空,空就不是有,这个我们世间人理解。如果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我们听了就很难接受了,就很难懂了,但是它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般若里面所讲的这个色与空,是即色之空,这叫真空。

即空之色呢,称之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为色是四大组合的现象,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合相”,“空”就是般若真空之理,法空是说的中道第一空,绝不是偏空。所以本经“五蕰皆空”是主题,“色不异空”这底下四句,可以说是它的批注。

一切诸法,不但世间法,佛法也不例外,一切诸法都是一合相,都是幻有,都无自性,如果我们细心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不难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中论里面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说的。“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个四句要合起来看,就是心经这四句话。

由此可知,佛所讲的“色”、讲的“空”、讲的“名”、讲的中道,实在都是说明一个事实,都是说明一桩事情,我们不能够领会,使我们把这四个名相,看作四桩事情,不晓得佛门讲一切,是说的一桩事情。从这一桩事情去体会,真相不难领会。色法如是,受、想、行、识跟前面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如果要细说呢?只要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譬如说:“色不异空”我们把这个“色”换成“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于底下有个“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我们这样去念,多念几遍。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落在意识里面。什么叫作意识呢?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分别、执着,我们念,反复不断念这个四句,意思就能够体会到了。经文前面这个小标题里头,为我们说明色、空的关系。

第一句,是从假入空|就是“色不异空”这一句。第二句是从空出假|“空不异色”。“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体;“色”是讲一切现象,一切现象是依本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体”既然不可得,“相”当然也不可得。体不可以执着,相当然也不可以执着。

第二句“空不异色”,从空出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象,统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底下这个两句是空,假相即,说明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没有一法是例外的。所以佛在华严上说:“或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又说:佛在一毛孔…一毛孔中转大X轮,都是这个意思。如果色空不相即,性相不相即,怎么可能有这种奇妙的现象呢?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了解这个事实了,佛在经上所说的种种不思议的境界,我们自然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般若所说的“五蕰皆空”的总纲领,对于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有很重要的关系。

佛教的自空间他空间分别是什么意思

自空见和他空见吧,藏传格鲁派是自空见,觉囊派是他空见。如果要了解,建议先看慈诚罗珠堪布的《慧灯之光》一至九。

佛教的破硅法是什么意思?

破瓦法
有点相似于汉传佛教的“坐脱立亡”,白话说,就是盘腿一坐,就能死去再投生,对死的具体时间能自己控制。关于施用颇瓦的时间,要在人寿刚尽之时,才可以应用,否则等于自杀。自杀在佛教上认为是极大的罪恶。
破瓦”二字是藏语,它的意思是藏文中的颇瓦(phowa),意思是意识的转换,也作“迁移”讲。就是说人要死时,把自己带业往生的那个“本元风心”(识神),由业报的蕴身中,迁移出去,另外觅找生趣。在汉话中,有“往生”一词与之相仿。但是往生,多与“净土”相连。修破瓦法的,程度有高下之分,未见得一迁便到“净土”。即使不能到净土。亦能如前所说,最低限度,自己可以勉强得到一点主宰,随便可以投生一种生趣。即在死时,修得好者,尚能“预知时至”,“正念分明”。不像常人一样,模模糊糊,全不自主,到临终时,手忙足乱,毫无办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