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武僧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武僧
历史上少林武僧习武情况及其特征
吕宏军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少林武僧在广泛吸纳中华传统武术基础上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个武术流派。
历史上关于少林武僧练武、用武的记载非常多,现就各个时期武僧的习武情况及表现形式予以综述,以便为历史上传统少林武术的特征和功用划一个大致的轮廓。
历史上少林武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北魏到元代,二是明代到清代。
前者为少林武术的奠基时期;后者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两个时期武僧的演武情况及特征从众多的史籍的记载中可窥一斑。
少林寺僧人有记载最早练武者为北魏跋陀主持少林寺期间的两个弟子稠禅师和惠光。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高僧跋陀,明三藏心禅,诸门弟子惠光、道房、稠禅师等,精勤梵行,克传胜业。”唐张鷟《朝野佥载》:“(稠)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趠为戏。
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给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僧稠在受到会武功沙弥的殴击后,发奋练武,最后练得“筋骨强劲”、 “拳捷骁武”、 “引重千钧”。
他甚至能“横踏壁行”而“跃至梁首”,先前以武功欺侮他的僧人看到其武功后“俯伏流汗”。
虽然这些记载有些夸张,但他精于武功是可以确定的。
从僧稠的武功可以看出,其武是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格斗之技。
梁慧皎的《高僧传》亦载有跋陀另一个弟子惠光的技艺:跋陀在洛阳时,见年仅12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一连五百。
跋陀及围观者皆“异而观之”。
在如此危险地方反踢毽子,可见惠光是一个具有高超技艺的人,这里应含有武的成分。
少林寺僧最早用武功来护卫寺院在隋末。
时天下大乱,拥有庞大田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进攻的对象,于是少林寺僧奋力以武拒之。
此事《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有载:“大业之末,九服分崩,群盗攻剽,无限真俗。
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之,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然同灭。”
在少林寺武僧与“山贼”作战不久,发生了最为引人注目的十三和尚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争。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太宗文皇帝,龙跃太原,军次广武,大开幕府,躬践戎行。
僧志操、惠玚、昙宗等,审灵眷之所往,辩讴歌之有属,率众以拒伪师,抗表以明大顺,执充侄仁则以归本朝。
太宗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既奉优教,兼承宠锡,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这是少林武僧参与社会上战争的开始,也是其武功在军事上大显身手之时。
中唐代时又有武僧参加了社会上的战争。
《旧唐书·李师道传》载:元和十年(815年),李师道因反对唐宪宗讨伐吴元济,密结嵩山僧圆净反唐,并谋焚东都洛阳,后失密。
留守东都的吕元鹰调兵围剿,谋反者圆净等在嵩山被擒。
时圆净年八十,精武功,被捉时,官兵“使巨力者奋锤不能折其胫。”圆净反唐,实际上也是少林武僧参与战争的一个实例。
宋代也有少林僧兵参战的记载。
《宋史·范致虚传》记载:徽宗时,河南尹范致虚以僧赵宗印充任宣抚司参议官,宗印把以少林武僧为主的武装组成一支军队来抗击金兵,僧兵名“”尊胜队”。
这个记载反映出宋代少林武术也主要是用在军事上的。
元代也有少林武僧参战的记载。
元延佑五年(1318年)的《庆公碑》记载了元代少林武僧以武功来护卫寺院的情况:“”乙丑,嵩少有御寇之扰,雪亭以师(慧庆)供副寺,壬申升监寺,寻升提点。”让慧庆充任提点这些带有官方特征的职务来“”御寇”,当然是用武力了。
在元末时,少林武僧还参加了与红巾军的战争。
明洪武六年(1373年)《嵩岩俊公和尚塔铭》:“至正之末,天下大乱,兹寺失守。”显然,“失守”是寺院被红巾军攻战。
这也是少林武术用于军事上的一个例证。
明代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时期。
这期间关于武僧习武、用武的记载比较详尽。
首先,明代少林武术在拳棍的技艺和内容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万历九年(1581年)王士性《嵩游记》:“山下再宿,武僧又各来以技献,拳棍搏击如飞,他教师所束手视,中有为猴击者,盘然踔跃,宛然一猴也。”从这个记载可知,明代少林武术已经向套路方向发展,并形成了象形拳猴拳。
再从“拳棍搏击如飞”看,此时的寺僧演练的少林武术仍是以“搏击”为目的的,就是说少林武术的功用主要还是用于格斗方面。
明代的少林武术用于格斗,史籍还有很多记载。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金忠士《游嵩山少林寺记》:“午刻,少参君招饮溪南方丈中,观群僧角艺。”“角艺”即格斗比武。
又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袁宏道在其《嵩游记》中写道:“晓起出门,童白分棚立,气观手搏。
主者曰:‘山中故事也。
’试之多绝技。”“手搏”就是徒手格斗。
这些记载都说明当时僧人习武是以格斗为目标的。

明代少林武术的内容大大增加。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文翔凤《嵩游记》:“归观六十僧,以掌搏者、剑者、鞭者、戟者……”由此,明代少林武僧使用的兵器种类在大大增加,但不论什么兵器,仍然是格斗搏击。
明代少林僧兵参加的抗倭战争,更是其武功用于军事上的范例。
《上海掌故丛书·吴淞甲乙倭变志》载:“(僧兵)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
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先峰。”又云僧智囊:“提铁棍一筑跃过红衣倭左,随一棍落,其一刀贼复滚转。
又跃过红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应手毙矣。”又《云间杂志》:“一贼舞双刀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此可证明代少林武僧最常使用的棍也是用来格斗的。
明代少林僧兵参战甚多。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友公三奇塔铭》载,明正德时周友三奇和尚曾率僧兵镇守山陕边关,还统僧兵征讨云南叛乱。
又万历三年(1575年)《竺方参公塔铭》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朝曾宣调周参率僧兵50名参加截杀师尚诏起义军。
又据万历九年(1581年)《豁免粮差碑》、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公禅师塔铭》载,明代少林僧兵还参加了镇压刘六、刘七、王堂和李自成起义。
进入清代,由于民间教门和各种秘密结社组织利用少林武术反清,少林武术被列为禁止之列,因而僧兵被终止。
但少林武术用于军事格斗的功能仍保留下来。
清《朱批奏折》载乾隆五年(1740年)兵部右侍郎雅尔图奏:“如少林僧徒,向以教习拳棒为名,聚集无赖。
凶狠不法之辈效尤成风,邪教之人,专意诱骗此等入伙,以张羽翼。”显然,少林武僧教授“邪教”是用武力来反清的。
清道光八年(1828年),满清大员麟庆游少林寺,欲让武僧演武,寺僧因惧怕清廷追查,矢口否认练武之事。
因麟庆因给寺僧习武正名为“谨守清规,保护名山”,于是寺僧方为其演武。
麟庆在其所著《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并绘制的一幅“少林校拳图”,就是武僧格斗的场面。
清末,少林寺僧还将麟庆观武情况绘于少林寺白衣殿南北墙壁上,至今犹存。
相关文章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历史上最长寿皇帝“乾隆”,究竟是生于雍和宫还是避暑山庄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能不能给出沪市历史最久(最早上市)的50只股票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朝代是什么朝代,乱到了什么地步?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历史上最早的是那个朝代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揭秘在三国历史中露脸延续时间最长的男人是谁?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从远古时候的历史朝代顺序怎么排的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大成都最历史最久的高中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过了自己的9个儿子?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历史上最出名的狙击手是谁?
- 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中国朝代时间表_整个中国朝代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