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司马迁著史记的过程 少年《史記》 | 什麼是司馬遷著信史的最高意義?

火烧 2021-12-20 19:19:37 1048
少年《史記》 什麼是司馬遷著信史的最高意義? 博雅小學堂 好玩的《史記》給孩子不一樣的中國史入門課主講人 趙楚我們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學到那些著名篇章時,老師總會讓大家用簡短的語言,來寫出這篇

少年《史記》 | 什麼是司馬遷著信史的最高意義?  

司马迁著史记的过程 少年《史記》 | 什麼是司馬遷著信史的最高意義?
博雅小學堂 好玩的《史記》
給孩子不一樣的中國史入門課
主講人 趙楚
我們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學到那些著名篇章時,老師總會讓大家用簡短的語言,來寫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們在上一講講到,司馬遷在寫作《史記》的過程中,因為朋友李陵的事情,受到了巨大的創傷。而這點,對於他自身的人生也意味著一個重要的轉折——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恥辱和痛苦,完成了寫作《史記》這樣一個偉大使命。
《史記》這一部大書,超過52萬字,寫作時間超過十多年。在開始講《史記》之前,我們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史記》的主題思想是什麼?這可以總結嗎?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說起《史記》的主題思想,還真有一個非常方便的地方。我們前面說了,在《史記》這本書當中,司馬遷本人完成了作品之後,他給自己寫了一份自序。
這個總結非常好記,就是三句話,用原文來說,叫「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可它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歷來卻有很多爭議。中外很多著名的古代史專家、古代思想史專家,對司馬遷自己所總結的這個三句話,寫作《史記》的最高主題,有不同的理解。
而今天,我就嘗試用比較淺顯直白的方式,來跟大家解釋一下,司馬遷自己給自己所定的寫作最高意義的表達,他通過52萬多字,到底要做什麼,要在思想上、在文化上達到怎樣一個目標?
「究天人之際」
「究」是追究、探究。「天人之際」什麼意思呢?
「天」和「人」這些詞在我們今天中文中還在使用,可是我們要理解司馬遷的意思,就得回到司馬遷的時代,因為在他個時代,「天」這樣一個在我們中文世界中早就出現的詞,在思想上、在文化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跟他同時代的思想家發展出了一種理論——主要是儒家,認為「天」本身是一個人格化的、無所不在的,而且是高於一切的神,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人格神。有點像西方宗教里講的那個上帝,只不過西方的那個上帝是沒有形象的,非偶像的,非人格的。
可是漢代所發展出來的這樣一個宗教性的「天」,司馬遷這裡所用的「天」,它是有人格的,就像一個家庭的家長一樣。
司馬遷曾向之學習過《易經》的西漢思想家董仲舒,在繼承和發揚先秦儒家學說,融合陰陽五行學說,闡發了一種系統的以天和天道崇敬為中心的政治秩序思想,者對司馬遷《史記》寫作的最高立意有重大影響。
按照這套理論,所謂「天」,是地上一切的父,而「天」本身,它有權力管理地上的一切。
更直白地說,在地上我們看到王國興廢、皇朝興起:強大的秦朝居然轉瞬間灰飛煙滅,而在戰國時代,像齊國、楚國、魏國、趙國這些非常強大的國家都趨於失敗了。所以儒家發展出這樣一套以對「天」的崇拜為核心的宗教思想,並且把這種宗教思想運用到當時的政治當中去。
按照這套理論,地上每一個王國的興廢,每一個王室、皇室、皇帝的家族,為什麼當初可以獲得繼承權力、擁有統治權的這樣機會呢?是因為他們的家族、他們的先輩立下了很多功德,在道德上有非常完善的成果,這樣上天嘉獎他,所以把統治的權力授予他。
而所謂「人」,是指人事,事情的事,也包括世界的世。人事,那是代表著我們人間生活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而人世,那個世界的世,則代表著我們人間的社會。那所謂在人間社會,最高的等級代表者就是皇帝,就是國王,是統治者。
所以,「究天人之際」,是說他要通過這部書的寫作,通過整個寫作過程中的研究,來探究上天所遵循的最高的那些準則是什麼,而人世間統治去營運、管理一個國家,什麼樣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原則。
孔子
孟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各派思想家開始頻繁使用天下的概念,也就是從普遍的觀念來看待與思考政治秩序問題。
「天人之國」就是天和人分開的那個地方,各自代表不同特徵的地方。「究天人之際」表明了司馬遷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他忍受痛苦,忍受了人生的恥辱,是因為他給自己在那個時代定下了一個可以說超越所有人的目標。
這本來是應該皇帝、皇家去做的事,他只是一個學者,一個普通的官吏,他要去通過自己的《史記》寫作,通過在寫作過程中他所展開的思考、思想活動,他要把天人之際,把萬古永恆不變的宇宙的真理,也就是天和人間,實現良善治理,實現賢明的統治,使皇朝、王國可以永存的那些規則揭示出來。
「通古今之變」
「古」是指自古以來,三千多年的歷史,在當時人們的傳說中,說我們中國人是從哪來的,過去是誰,過去什麼樣,這是過去。
而最近的過去就是那個失敗的秦朝,那個曾經統一國家、消滅六國、無比強大的秦朝,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內灰飛煙滅,這是最近的「古」。而所謂「今」呢,就是剛剛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也就是最新興的大漢帝國。
秦始皇征服六國,第一次創建了大一統國家,漢朝繼承了這一史無前例的天下型國家,這為天下的思考提供了真正的現實基礎和需要。
所謂「古今之變」,從古代那些賢明的君主所建立的王朝到他們的失敗,為什麼會興起,為什麼會失敗,這當中這些變化的原則到底是什麼,原理是什麼,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歷史學研究,也就是通過事實的排比、追溯和分析,來揭示其中的原理。
從「天」到「人」,「天人之際」,而「古今之變」,正是這個人世間,我們人類,特別在社會、在政治領域最重要的一條線索。他要通過《史記》的寫作,通過有關的研究,把實現良善治理、實現長治久安,讓皇朝永遠輝煌下去,要把這樣的真理揭示出來。
秦朝與漢朝的大一統國家版圖。
這樣的做法,我們看到,本身也給中國後來的歷史留下了特別大的影響。歷史學在當代和化學、物理、語文、數學一樣,只是各種知識當中的一個普通門類,它只是一種正常的知識,它並沒有一種凌駕於其他知識之上的這樣價值。
可是按照司馬遷這樣的做法和他的這套思想,他實際上給後來的中國文化,特別是給中國的政治學思想開創了一個中國特色的傳統。
那這個傳統是什麼呢?就是歷史的研究、歷史的寫作可以揭示從宇宙上天的真理到政治本身的最高準則乃至我們個人人生應該奉行的那些崇高的道德原則。所以歷史學在司馬遷之後,它就無形中獲得了一個高於其他學科的政治地位,包括道德地位、價值地位。
秦漢時代天被視為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因此皇帝在必要時會舉行泰山封禪大典,就是奉天的命令統治人間的帝王向上天報告自己的成就。這是歷史繪畫中的漢武帝泰山封禪圖。
這個事是好或是不好,我們可以不去評論它,但是我們要看到,司馬遷通過他的工作,他開創了一種傳統,從此以後,世世代代每一個王朝建立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組織官方的團隊給上一個覆滅的王朝寫一個歷史。
通過這樣一部歷史,表揚好人,抨擊壞人,揭示上一個王朝那些賢明的君主哪些做對的地方,那些愚笨、殘暴的君主,他們有什麼政治行為是不當的、錯誤的,是可恥的。
這樣,在司馬遷之後2000多年,所以「通古今之變」,他所開創的這樣一個文化的範式,他自己所做的一個個人的工作,結果變成了一個公式一樣的東西,2000多年一直是這樣執行的。
象徵著西漢天下帝國統治的未央宮,其宏大壯麗是同時代其他地方難以想像的。這是當代的未央宮復原圖。
西安未央宮遺址當代考古發掘現場。
甚至到了當代,到了現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古老傳統的回聲,歷史學還沒有完全從司馬遷時代那樣,司馬遷所放的那個高於其他學科、高於其他知識的地位完全回到普通的、和其他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一樣的知識地位。
「成一家之言」
這個第三句話「成一家之言」是什麼意思呢?從第一句話、第二句話,第一個主題、第二個主題到第三個主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司馬遷這個人的思想、研究、學術、寫作的野心是非常高的,可以說與天同高。他說「成一家之言」,要理解這句話,我們要回到這個「一家」是相對什麼而言的。
所謂「一家之言」就是指要像春秋和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從孔子開始,那些獨自建構了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思想,囊括了從天到人、到人生、到社會的治理,方方面面這些大思想家,有了這樣的體系。
他沒說要比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莊子這些人更偉大,但是語氣之中潛台詞,我們聽得很清楚,實際上他要讓自己的寫作、自己的思考和思想達到像孔子和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影響萬世的思想家一樣的高度,這叫「成一家之言」。
因為諸子百家他們都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秦始皇重用法家,打壓其他各門各派,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專制帝國,這個專制的帝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就要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壓制下去,把尊重皇權、崇拜皇權、崇拜國家政權這樣一種法家的思想傳播開來,當然秦朝失敗了。
所以在司馬遷的時代,可以說也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復興的時期,曾經被秦朝打壓的那些學派紛紛地回到了水面之上。
而司馬遷,他的野心不一樣,他不是要簡單地去繼承儒家或者墨家或者法家。
不!他認為自己有能力通過「天人之際」的追究,對天地間、宇宙間最高真理的探索,對社會和政治最高準則的探索,通過自古到今這些實例、實際問題的研究,他可以達到一個高度。
這個高度就是,不僅僅簡單去復興和重複諸子百家的思想,而是要跟他們並立,甚至要超越他們,然後用這種思想,來影響社會、影響時代,乃至影響千秋萬代。
所以我們了解具體的《史記》內容之前,我們先跟大家介紹司馬遷要寫作這樣一本52萬字的大書,可不是為了簡單的學術的抱負,為了出版一本書,為了評職稱,或者說是為了追求一種學術的榮譽,出名。不是的,他之所以甘願忍受他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恥辱,在自己遭受如此重創之後……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司馬遷這個人他寫作了這麼厚的一本書,他是用業餘時間寫作的。也就是說,雖然他本人是一個國家的官吏,可是寫作《史記》這樣一件事並不是國家給他分配的任務,沒有國家的團隊、班底、資金來支持他,完全是他個人的行為。
而這也是他說要追求「成一家之言」一個特殊的背景,就是因為從孔子到春秋戰國,我們看到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學問家,他們都是私人著書立說,私人收徒辦學。
而司馬遷,無疑就是走這些人的道路,要在西漢劉邦已經重新建立了皇帝為核心的大一統帝國之後,在一個像秦朝一樣統一而且比秦朝更大的帝國建立起來之後,他決心以一己之力去追隨從孔子到春秋戰國那些偉大思想家的腳步,重建個人寫作、個人探索真理、表達最高真理。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下期再見。
好玩的《史記》
不一樣的《史記》
3月23日起
每周一三五更新
不做司馬遷的翻譯官
用知識方法論的現代工具
結合歷史文獻與最新考古
重新敘述《史記》書里書外的故事
給孩子不一樣的中國史入門課
主講人 趙楚
知名戰略學者
秦漢軍事史學者
國際問題專欄作家
博雅小學堂歷史與新聞導師
120講精彩音頻
120套圖文詳解
120套歷史常識
適合人群:9歲
點擊掃碼 立即訂閱??
點擊原文,立即訂閱《好玩的史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