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滴血认亲加什么不能溶 古代經常使用的滴血認親,為什麼現代人說不可靠?

火烧 2021-12-16 16:51:47 1052
古代經常使用的滴血認親,為什麼現代人說不可靠? 在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徐錦江等人主演的香港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的最後,有一幕很精彩的「滴血認親」。周星馳用「滴血認親」的辦法
滴血认亲加什么不能溶 古代經常使用的滴血認親,為什麼現代人說不可靠?

古代經常使用的滴血認親,為什麼現代人說不可靠?  

在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徐錦江等人主演的香港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的最後,有一幕很精彩的「滴血認親」。
周星馳用「滴血認親」的辦法,成功地忽悠了常威,迫使他暴露自己精通武功的事實,從而使得戚家13口滅門案真相大白。
「滴血認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發明,分為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果滲入就表示兩者有血統關係,此為「滴骨法」;第二種是兩個活人的血滴都裝在一個器皿里,觀察是否凝為一體,如果凝為一體就表示兩者有血統關係,此為「合血法」。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中,周星馳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
從時間上來看,「滴骨法」出現得較早。《南史》就記載了一個用「滴骨法」來判定血統關係的事例。
501年,南齊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今南京),掠走了東昏侯蕭寶卷的皇妃吳淑媛,佔為己有。當時,吳淑媛已有身孕,蕭衍卻不知道。後來,蕭衍建立了梁朝後,吳淑媛生下了蕭綜。蕭衍非常高興,將他封為豫章王。
蕭綜長大後,獲悉了真實身世。為了判定自己到底是不是蕭寶卷的兒子,蕭綜先後做了兩個實驗。一是悄悄打開蕭寶卷的墳墓,將自己的血滴在蕭寶卷的遺骸上。二是將自己的一個兒子殺死,再將自己的血滴在兒子的骨骸。
兩個實驗的結果究竟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後來蕭綜投奔北魏,並改名為蕭纘。
「合血法」出現得比較晚,大約出現於明朝時期。在《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甄嬛傳》《大宋提刑官》等影視劇里,經常會看到用「合血法」來判定血統關係的情節。
不過,不管是「滴骨法」還是「合血法」,都缺乏科學依據。
首先來看「滴骨法」。
當死者的骨頭沒徹底乾枯前,表面還有軟組織,活人的血滴就不會滲透進骨頭裡;而當過了較長一段時間,死者骨頭表面上的軟組織腐敗後,骨頭裡的無機質會逐漸風化,形成一些細微的裂縫,這時候活人的血滴是很容易滲透進骨頭裡去的。
這時候,活人的血滴是否滲透進在死人的骨頭上,取決於死亡的時間,而非血統關係。
接著來看「合血法」。
「合血法」看起來「技術含量」高一些。實際上,兩個活人的血滴裝在一個器皿里後,時間稍長,就一定會融合在一起的。事實上,就是拿雞血、狗血、鴨血來與活人的血滴做實驗,最終的結果也是凝為一體。難道雞、鴨、狗也與這個活人存在血緣關係?
所以,「合血法」也是極不靠譜。
正因為「滴血認親」的不靠譜,進入近現代社會後,人們首先採用紅細胞血型來鑒定血緣關係。這就有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因為從理論上來說,當父母親都是O型血時,子女不可能是A、B、AB型血;當父母都是B型血時,子女不可能是A、AB型血。以此類推,是能夠排除血緣關係的。
不過,採用紅細胞血型來鑒定血緣關係的辦法只能用於否定,不能用於肯定,而且準確率不高,後來,人們發明了準確度更高的白細胞血型(抗原)親子鑒定、染色體親子鑒定等辦法,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1985年,美國人莫里斯等人使用DNA技術來判定血緣關係,準確率達到了近100%,是目前最準確的鑒定方法,而且方便快捷,因此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推廣使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