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士多少一瓶 魏晉名士的困擾

火烧 2021-12-22 00:41:28 1054
魏晉名士的困擾 “天爲蓋,地爲牀,屋宇袖;望金闕,孝當首,爲大隱;貌神玉,章離騷,曲廣陵;寒門子,豪門文,莊周注;皇家婿,道南誕,酒叔侄;本清質,落俗物,亦初心。悠悠千古,曲終人散。清幽竹林,潺潺水不

魏晉名士的困擾  

“天爲蓋,地爲牀,屋宇袖;望金闕,孝當首,爲大隱;貌神玉,章離騷,曲廣陵;寒門子,豪門文,莊周注;皇家婿,道南誕,酒叔侄;本清質,落俗物,亦初心。悠悠千古,曲終人散。清幽竹林,潺潺水不息” ——讀《竹林七賢》即興作

竹林七賢

人說散漫之徒最易天馬行空,才情騷動,一發不可收拾,然置於己身,卻非如此。歷冬夏春三季,似做山中閒雲野鶴之隱者,然見之,待之若執國之重器者,擁有國之命脈者,之乎者也國之讀書種子者,亦或碌碌白衣。如此世俗雜事,何以靜心修身,故以書爲藉,枕書而眠,尋一寸靜地。以《竹林七賢》最佳,故以此爲修習。——(2017.12-2018.9)

靜地沉思、修身

《竹林七賢之性文化初探》初看書名,有些詫異,國人對兩性之事向來都似邪祟惡物一般。近二十年來也只有性學先驅李銀河女士對此有大膽的破除禁忌研究,但卻也沒有如此書一般坦蕩顯於書目。後閱覽完畢,方纔明白並非大談特談以此爲專題,而是隱喻這一時代所表現的美與哲學,人文等。在此望讀者不要心生多慮,此僅爲一思想之自由青年探索魏晉朝代生命自由與美學的淺談。

名士多少一瓶 魏晉名士的困擾

李銀河教授

任何一種思想的產生,所離不開的仍舊是它的大歷史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中不能忽略的一段呈現多元,混亂,無序,開放狀態的歷史。東漢末年,術士張角用所謂的“仙法”救死扶傷,之後用如今隨處可見“某大仙,地理,格局”的手段,算出甲子年(即漢靈帝184年)漢祚將崩,於是喊出“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開始一場以宗教性質的農民起義,而大動亂也從此肇始。

黃巾起義

“十常侍爲禍”,“外戚作亂”,朝廷爲西北將領董卓所把持,淫亂後宮,爲禍朝野,倫常敗壞,道德淪喪,十方諸侯又以此爲藉口,開始了軍閥混戰,三國也自此起。北方是以曹操,那個世人口中“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諸侯所控制,並且挾持天子號令天下。而西南蜀地是以劉備,漢室宗親,天子皇叔,仁德名於天下的諸侯所控制。而東南吳地則是以孫權,承父兄之基業,胸懷大志,不堪守成的諸侯所轄。從這相信大家也有所推論,曹操不拘禮教,以霸天下爲任,劉備仁德,希翼於德化四方,孫權隅居東南無力強攻,守中庸之道,得鷸蚌之利。結局可想而知,儒家禁錮早已分崩離析,道德早已無法限制私慾,而天下一統也應以非常之手段。

三分天下

而後三司馬苦心經營,終代魏立晉,但立政不穩,立德不正,而致“八王之亂”,又因北方戎狄如華,晉偏居南方,自此南北分治。正是如此頻繁的動亂,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倫理無以爲繼。百姓苦求無奈拜佛念齋,以求下士安穩;世家大族報國無意,訪仙求道。沒有了禮教的束縛,思想異常活躍,個性張揚奔放,自此而產生了最大的自由,飄逸,超脫的文人團體“竹林七賢”,也即“魏晉風骨”。

八王之亂

劉伶袒胸未着一衣臥醉,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宇爲衣褲,諸君何入我褲中?”着實令人哭笑不得,但如此的大膽無拘,戲弄天地,卻是其個性張揚之必然,豪放嗜酒如仙人。昔時莊子醉酒, 睡似鯤鵬,夢見自己化成一隻蝴蝶,翩翩而飛,竟忘記自己是莊周。劉伶帶棺出遊飲酒,其怪誕或是坦然亦是如此,與“怪筆孤魂”的卡夫卡有一爭之高低。

劉伶醉

嵇康臨刑而色不變,撫《廣陵散》,曲動天地,超越生死,參透陰陽,不得不說嵇康心性之超然脫俗。不似劉伶醉生夢死,卻是雅潤高潔,如山中峻鬆,松下朗風,讓人不禁望而生敬,交而生情。也沒有阮籍的遙深,虛若游龍的才思,但卻言必瑰麗,吐必華實。更沒有山濤耽於世故,政績卓著,而是剛直任性,不合時宜,而終招殺禍。魏晉名流此時多以情流自持,雖居官而不爲事。竹林七賢以縱情山水,酒歌文章爲樂。

嵇康廣陵絕

王羲之,何晏爲例,則服五石散,因其身燥熱,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解熱,機緣巧合,成就《蘭亭序》。遊山寄水論道,求長生,做文章,爲世人說是魏晉人之怪癖,中國之一時代怪異,而沒有此癖此怪,卻何來者魏晉之風骨。

蘭亭聚作序

魏晉風骨,思想史上的一大解放,文人士子不再爲倫常綱則禁錮,更多的是自己的想法所主導,天馬行空,造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次井噴。而在美學上,魏晉前在儒家教條下美是有特別的標準的,以女子之美爲例:女子無才便是德,此爲精神美;從子從夫,守貞潔,是身心美,但唯一缺少的是造物主賦予的人體美卻未給與充分重視。魏晉時,惡劣的環境下,生命轉瞬即逝,唯一值得留戀的只能是愛情,而自然主義的生命觀便爲文人提供縱慾的哲學基礎,而此也爲人們對人文美學及生物美學有了新的認知。愛情給人的幸福(多巴胺給人的麻醉),人體的美給人的享受等等。這些僅是美的一部分,但仍讓無數人研究不斷。

在這篇關於魏晉文人風骨的解讀中,我選用的是對人內心欲求的思考,也即是對當代美與頹喪生命文化一種思考。人人都覺得生命只有積極樂觀才稱得上是美,但當我充分的瞭解許多浪漫主義文學家及詩人之後,我發覺其實頹喪的狀態纔是最爲體現人最自然也最希望達到的一種狀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