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华的都是什么人 清华简的研究人物
清华简的研究人物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1951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并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
清华简的研究人物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1951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并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国外名校的客座教授以及多所国内高校的兼职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第三次重大发现”
“清华简”让我们发现了成批的先秦“秦王焚书”以前传统文化的典籍,这些都属于经史类典籍,包括《古文尚书》。
此前,我们成批出土的都是诸子百家的,经史类的还属于第一次。
当年王国维曾提到“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有两次,“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
而此次清华简的发现意义不亚于这两次,可以称为“第三次重大发现”。
从内容上来看,不光有《尚书》,《诗》、《礼》、《乐》的材料都有。
“诗书礼乐”是流传了2000多年的经典,而“清华简”中的这些内容是我们即使过了多少年也会常讨论的。
从此次清华简发现的部分《尚书》内容来看,见于《十三经注疏》中的《古文尚书》确实是靠不住的。
这批清华简中,应该有20篇左右《古文尚书》的内容,有些篇有传世本,但更多的却是前所未见的佚篇。
这对我们认识真正的《古文尚书》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有与周代历史有关的,包括楚国历史。
这些内容过去有些书中有记载,但语焉不详。
新发现的内容则可以纠正传统误解、对周代历史的重新审视、建立都有极大意义。
由此,这批“清华简”的发现研究,不仅是对文献本身的,还有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古代的面貌的新视野。

很赞哦!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