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刘的名人大全 历史上刘姓名人都有谁
历史上刘姓名人都有谁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
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2、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
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
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4、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5、刘少奇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